在决战全年安全生产的特殊时期,济三煤矿巷修工区创新安全教育方式,强化班组管理,提升安全意识,筑牢安全防线,以安全生产的稳定形势,喜迎新中国成立75周年。
“聚餐”有声有色。9月23日中班,巷修工区利用中班班前会时间,组织了一场心得分享与交流会。经验丰富的班组长和老师傅“轮番上阵”,滔滔不绝地讲起了安全“经”,作为班组长丁超开了“第一炮”。
“无论是班组管理上,还是现场安全生产上,凡事要‘严’字当头,对工作环境、现场条件、待用设备等进行安全确认,再组织生产作业。”丁超说。“对岗位应知应会、操作规程、操作标准讲明白、讲透彻。”
“安全生产是煤矿工作的生命线,我们班组每名职工按照施工流程、工器具准备、安全设施完善、施工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到质量保证措施等提前准备,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措施进行施工作业,都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岗位安全。”职工王士波分享时说。
安全讲起来“事事有声色”。
“配餐”有滋有味。这个区利用每日一案、每周一课、每班一问等阵地,围绕巷修机使用标准、铺底标准化、锚杆锚索施工等基础知识,采取抽查、随机提问和考试等方式,对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技术措施、应知应会等知识开展快问快答活动,动态考问职工的掌握情况。开展案例警示教育,组织职工进行反思,剖析自身工作,从事故案例中深刻吸取安全教训,增强岗位安全意识。将思想认识与安全生产紧密结合,动态开展“不放心人员”排查,对安全意识薄弱人员进行跟踪帮教,合理安排工作,确保安全生产。
“为提高职工安全素质和操作技能,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和方式,加强对职工的安全培训与教育。比如:开展现场教学、现场应急演练等,使职工掌握更多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目的就是提升全员的安全意识,筑牢安全第一道防线。”党支部书记张洋说。
玫瑰送他人“处处有芬芳”。
“用餐”有模有样。巷修工区创新班组管理方式。大力推行班组民主管理,制定完善《班组绩效激励考核管理办法》,鼓励职工积极开展技术革新,并从生产任务、材料消耗、智能化推进、安全培训教育、互保联保等方面细化考核,引导职工创先争优,逐步形成“工作有标准、岗位有责任、管理有制度、考核有依据、好坏有奖惩”的班组管理模式。
“始终将提升班组长能力素质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定期组织班组评议、亮点推广、经验共享,使班组长做到知责、履责、尽责。动态完善班组管理制度和考评标准,从杜绝不安全行为、改善设备检修质量、提高隐患整改率、加快智能化建设推进等方面考核,切实把班组管理目标和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区长杨以明说。
这个区着力做好班组安全管理,运用班前检查、班中督查、班后总结相结合的方法抓细安全管理。按照隐患排查机制,明确互检责任,班前会让职工了解工作要点和工作场所危险点,做到心中有数;班组长班中紧盯生产现场,做到安全勤检查、细检查,对重点岗位实时监控,重要环节处处留心,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班后会全面总结安全工作,自我监控、相互监督。行之有效的举措,夯实班组安全管理基础,推动区队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再提升。
管理抓得牢“件件有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