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常态长效,道德模范带动向上向善,暖心志愿者文明实践传递爱与暖……在鲍店煤矿这片光和热的故乡,花如海,歌如潮。文明新风徐徐吹来,文明的力量春风化雨、沁润人心。
用活载体 文明实践入脑入心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悠扬的歌声从“党建+企业文化”主题广场传来,一场“红歌大家唱”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着。
飞扬的歌声,吟唱难忘的岁月;豪迈的旋律,抒发对党和祖国的热爱。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朝气蓬勃的青少年,来自不同年龄层、不同职业的职工群众,用他们最真挚的歌声,共同唱响对祖国的赞歌。
职工需求在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
该矿定期组织干部职工参观红旗渠、铁道游击队纪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开展致敬革命先烈、传唱爱国歌曲等活动,在职工中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企业发展的故事,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爱党、爱国、爱企。
只有建好文明实践的阵地,才能让文明实践活动生根发芽。“新声”长廊、和美印象区、家风家教一条街……一个个烙着红色印记的线下阵地,让各种资源在融合中同向发力,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文明实践中来,让文明新风拂绿十里矿区。
丰润道德滋养 凝聚向善力量
先进典型是有形的正能量,也是鲜活的价值观。
该矿把典型培养选树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要抓手,用可感可亲的鲜活榜样、可学可做的典型事迹,让职工群众在“比学干”中汲取养分、争创一流,把学习典型、崇尚典型、争当典型的热情,转化为建功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的生动实践。
同时,该矿充分运用儒家学堂、经典朗读等宣传载体,倡导传统美德,加强道德建设,引导广大职工群众从中华优秀文化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将文明理念渗透到职工群众内心深处,激发干部职工崇德向善的内生动力。
无私的奉献与爱,是一座矿井最美好的文明底色。该矿600余名暖心志愿者倾力付出、倾情投入,以道德之美刻下文明高度。他们围绕企业所需、职工所盼,连续九年开展各类志愿服务3万余次、社会公益活动400多次,志愿服务时长达40000余小时,一抹抹暖心“志愿红”,一张张“雷锋面孔”,温暖着矿区每个人,推动文明新风吹进职工群众心田。
聚焦服务职工 激扬文明新风
文明是一张矿井名片,更是一种力量。该矿不断创新方式方法,聚焦服务职工,倡导文明新风。
“点赞‘码上办’民生服务平台,解决问题精准又高效!”在该矿,职工群众有难事、急事,就会第一时间想到在“码上办”民生服务平台反馈解决。通过实行“承接、建档、研办、督察、公示、回访”闭环管理,划分井下区队、地面生产、后勤服务、机关科室4个责任网格,高质高效限期办理职工诉求和意见建议。同时,在矿内设置“码上办”办公室,线上线下与群众保持联系,了解难题、反馈诉求、提供指导、解答问题,贴心的服务让职工群众倍感温暖。
10月1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家国同庆·见证幸福”职工集体婚礼在该矿“党建+企业文化”主题广场举行。在家国同庆的神圣时刻,9对新人们走过“新声”长廊,来到舞台上互换戒指、相互告白、行对拜礼。在现场干部职工和2000余名直播网友的共同见证下,整场婚礼在《歌唱祖国》现场大合唱中圆满礼成,新人们缔白首之盟、赴百年之约,共同种下了象征爱情长久的“幸福树”,开启温馨浪漫的幸福之旅。
该矿以实际行动倡导婚俗新风,争做移风易俗代言人,共筑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矿井民风更淳厚、更和谐了。
文明花开香满矿,同心掬得满庭芳。站在新起点,鲍店煤矿将进一步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更有内涵、有温度、可持续,为推动矿井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