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职工风采

济二煤矿:绘制“九宫格” 格格出人才

作者: 张明利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31日

图片

张辉(左二)

“16年前,如果你说我能拿全国煤炭行业特等奖,我自己都不信。”张辉说。

近日,在2024年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单轨吊司机)赛场传来好消息,兖矿能源济二煤矿运搬工区职工张辉荣获特等奖。

2008年,张辉大专毕业后来到兖矿能源济二煤矿。“刚来时,我就发现,本科生一抓一大把,硕博也有很多,大专生能有什么出路啊!”张辉一度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产生了迷茫。

随着兖矿能源《管理技术技能三通道实施意见》的出台,在人才培养上打破常规,打通晋升通道,特别是了解到,扎根采煤机维修28年、兖矿技校毕业的徐建新,逐渐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被聘为首批享受山东省政府特殊津贴的兖矿能源首席技能大师。这让张辉意识到,只要专心干技术,一样可以实现“自我突破”,也可以像徐建新一样,“当工人就当最好的工人。”

多年来,济二煤矿实施人才九宫格模式,建立起贡献型、冲锋型、驱动型、稳健型、进取型、保守型、安分型、低沉型、消沉型9大类人才矩阵,针对不同类型职工启用不同培养模式和激励机制,因“型”育人,多维度盘点矿井各类人才。一方面持续“向上推”,通过参加兖矿能源“劳模工匠陕蒙行”、济二煤矿“智创中心”劳模大师联盟等平台展示技能人才实力和风采,把他们推举到更高的舞台,和同行业更优秀的人才接轨;另一方面坚持“向下沉”,通过技能大师上讲堂、“新美济二”工匠精神宣讲等活动,组织劳模大师、技能工匠、创新项目获奖者、小改小革“小能手”等深入生产一线“送知识、送技术、送服务”,激励更多的职工提升自我、实现由“工”到“匠”的转变,通过全方位、无遗漏的培训模式,让矿井的“九宫格”人才,持续“破格而出”。

冯国栋(左二)

得益于矿井的“持续充电”,曾荣获兖矿能源优秀技能人才、山东能源岗位建功劳动竞赛标兵个人、兖矿能源技能大师一级、山东能源集团劳动模范、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的济二煤矿地质测量科职工冯国栋,刚刚又斩获了“扎煤杯”第十六届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呼伦贝尔赛区)二等奖。谈起自己的下一步打算,“干一天学一天”成为冯国栋的“口头禅”。

“劳模工匠不是‘一评了之’,优秀人才更不能‘昙花一现’,而要通过搭建成长平台、持续提供展示舞台等措施,对劳模工匠、技能人才持续‘提速赋能’,让他们永葆先进。”济二煤矿党委书记、矿长孙念昌在“技能大师上讲堂”开班仪式上提出要求。

目前,该矿共培养市级以上劳模2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兖矿能源三级以上技能大师17人,其中,不少年轻劳模工匠出自“老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的培养,仅徐建新一人,就培养出了宋沛奕、李铭威等20余名青年技术技能骨干,他的徒弟陈勇被评为山东能源集团技术创新能手,获评兖矿能源技能大师二级。

“以前觉得比赛只是比赛,赛完就结束了。可通过这次比赛,尤其是身临其境感受了单轨吊实操比赛中VR应急处理后,我意识到扎实的车辆运行操作和故障处理能力真的是缺一不可。”张辉暗下决心,要将自己从赛场上学到的技能和经验反哺到一线、分享给工友,将“技能成才、技能兴企、技能报国”的精神带向运搬工区胶轮车工作现场。

接下来,济二煤矿将用好用活400㎡的“智创中心”劳模大师联盟基地,通过徐建新、杨振军、牛陈猛、冯国栋、韩杰、张海燕为带头人的劳模创新团队,打造“雁阵托举”人才高地,加速孵化劳模创新成果。同时,在全矿提供订单式培训和在线培训,采用班前班后会上经验分享、兼职教师专项讲解、2对1“师带徒”等方式,培养出更多的“金牌选手”,持续为“九宫格”注入源头活水,为赋能矿井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