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现场会参观工作面,兴隆庄煤矿6300综放工作面,依托采煤智能化装备,配置可视化监控系统,使用采煤机记忆截割学习示范刀,设置支架推移、拉移步距参数,动态保持工作面“三直一平”……获得了参会领导的一致好评。
兴隆庄煤矿秉承“简约、朴素、实用”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理念,突出“设计先行、合规合标、简单易行、管理可控”,持续深化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有效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四步流程”自主达标重实效
“作为全国首批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矿井,我们是一把尺子量到底,一点一点干出来的。”兴隆庄煤矿矿长周波说。
标准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统一思想、明确责任、细化标准。该矿找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切入点”,聚焦顶层设计,推进压实责任、严抓现场、精准考核、持续改进“四步流程”,成立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构建全员共同参与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层级责任体系。
完善安全监督检查、安全投入保障等32项管理制度,修订894个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责任清单。编制《安全生产标准化指导手册》,收录7个专业196项标准化项目,印发93个岗位“明白卡”和标准作业培训教案,分区域、分专业、分地点绘制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规划“一张图”。严抓现场标准执行和文明生产,确保干就干好、一步到位,切实做到一切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具体化、具体工作责任化、责任目标标准化。
将安全生产标准化渗透到每一个生产工序和工作环节,实行“定期分析+会商研判+动态调度”工作机制,坚持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刚性约束与正向激励两并重,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市场化建设有效结合,从严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赋分量化考核机制。今年以来,合计奖励175万余元,全面提升标准化工作质效。
“五大专业”标准管控促提升
“采煤智能化工作面建立远程一键启停、自动记忆割煤、自动截割三角煤、跟机移架、时序自动放煤‘五步’ 运行标准流程,工作面自动化率达90%以上,单班作业人数常态化保持7人以内。”
“这是采用‘全站仪+双惯导’组合导航定位的方式,实现掘进机自主定姿定向、自动截割,只需要在远离迎头200米的位置按下按钮、扳转手柄、点击指令,就可实现全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单排截割时长在17分钟以内完成。”该矿综掘二区区长蒋冲冲介绍。
兴隆庄煤矿聚集专业管理,发挥专业协同优势,以结果为导向,抓实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着力点”,推动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等专业管理向标准化、流程化迈进。
规范采煤标准化管理,加强工作面关键状态控制,严格落实设备包机和预防性检修制度,固化现场设备、管线、排版、安全设施等管理标准。细化掘进标准化系统化管理,健全支护材料质量控制、现场规范化施工管理等“五个体系”,制定巷道设计、基础成型、支护质量等“五项标准”,规范过构造带、大跨度区域、托顶煤巷道等“七类”重点区域管控标准作业,利用“三尺法”控制巷道成型,严格落实支护质量终身负责制,做到“一次成巷”。
明确机电专业通、压、提、排四大运转系统管理标准,建立专业化、信息化设备管理平台,规范现场设备设施定置化管理,建成设备精益化示范点41个。运输专业推行单轨吊、无轨胶轮车等运输方式标准化管理,依托矿井“机车监控和智能物流一体化平台”,实现井下头面的全覆盖一站式运输,运输效率提升33%,人员减少30%。通风专业规范设施管理标准化作业流程,持续优化通风系统,简化通风网络,提高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数智赋能”推动标准保安全
在兴隆庄煤矿西翼胶轮车辅巷掘进工作面,综掘机进入无人记忆截割状态激起的大片粉尘,被送风系统牢牢锁定在工作面10米范围之内,随之被除尘风机吸走,高效清除。
该矿通防科科长刘星乐说:“这就是‘长压短抽’通风除尘系统,现场实测除尘率达到95%,为掘进智能化装备的运行创造了良好的现场环境,也让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更有保障。”
立足智能矿山建设,兴隆庄煤矿将信息化和智能化融入标准化作业,积极试验应用信息系统和智能装备,探索建立行业标准,实现智能化和标准化工作“双促进双提升”。
矿井通过万兆骨干传输网络和生产云平台,实现数据安全传输存储;利用安全生产技术管控平台将各专业的数据进行整合,打破数据孤岛;利用安全监控、人员位置监测、矿压监测、水文监测等监测监控系统,实时掌握井下环境、人员、设备状态等综合信息,为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科学决策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携手山能华为—联创打造7大专业38个人工智能AI应用标准化场景,通过AI图像模型24小时智能检索分析,实现对岗位作业全过程监督管控,发挥人工智能安全检查重要作用,推动煤炭行业安全监管由人工监管向智能管理转变。
依托GIS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基础图纸、数据共享智能化和一体化平台支持,打通专业横向协同绘图壁垒,通过图纸与基础数据统一采集上传、存储管理分析,对采煤工作面三维地质模型、掘进工作面进尺实时动态管控,自动获取更新生产数据,实现一张图纸绘到底、多专业共享,打造矿井数智化建设“指挥地图”,为提升标准化水平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