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职工风采

东滩煤矿李翔:捡破烂也能“致富”

作者: 马芳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28日

“修破烂”也能有大作为?在东滩煤矿的运转工区,一名53岁的老职工凭借着自己特别的“癖好”——“捡破烂”与“修废品”,如何能在半年内为矿井节约资金5万元之多?

带着这样的疑问,来到他的办公室,却只看到空荡荡的房间。正掏出手机给他打电话时,只见走廊的另一端,一个身姿高挑的身影正逐渐靠近。定睛一看,那双手怀抱着显示屏的人,正是今天要采访的对象李翔。

“刚刚接了个电话,说监视器显示器坏了,抱来看看怎么回事。”李翔一边进屋,一边解释道。而这样的情境已经成为他工作的日常。

来到李翔办公室,一张不大不小的桌子上,分门别类的摆放着各种工具用品。这些长期使用、略显斑驳的工具叠放在一起,却依旧散发着干净整洁的气息。这是李翔给人带来的第一印象——朴素、整齐、有序。

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

1992年,技校毕业的李翔来到了东滩煤矿。当时的他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自己“热爱”一生的事业。

一开始,他就来到了机电三队从事维修工作。能够和自己所学专业相契合,他感到自己是幸运的。可当真正上手维修后,他才发现一切都没那么简单。

如何独立完成维修,成为他工作后面临的第一个难题。

面对控制面板上闪烁着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指示灯,错综复杂的电线网络,他尝试着根据以往所学的知识去排查故障,时而有效,时而无果。而他的师傅,却总能在他不知所措的时候,三下五除二就在密密麻麻的继电器和电路中准确找到故障并维修。

“无他,惟手熟尔。”师傅用言传身教赠予他的箴言,让李翔记在心里,落在行动上。从此,电笔和万用表成为他随身的必备品,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只要看到有电器设备的地方,他就会条件反射般地去留意其运行状态。三年后的李翔再次面对工作时,早已不再像刚参加工作时那样盲目和慌乱,而是有条不紊地检查各个线路连接点、测试关键元件的参数。

一颗拒绝庸常的巧心

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李翔深深感受到知识的匮乏对工作带来的影响。于是,他决定参加中专班的培训。那段半脱产学习的日子里,不仅对他的知识体系进行了系统性的重塑与扩充,让他从原本零散的实践经验认知逐步上升到全面且有条理的理论架构层面,也使他在技术实操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时间来到2000年,在供电工区负责矿灯的维修与改善工作的李翔发现,矿灯维修台没有调试功能,每个矿灯维修后,还需要单独去架子上进行调试,这一过程不仅繁琐,而且耗费大量的人力与时间成本。

他和同事一起商议,对维修矿灯的工作台进行升级改造,成功实现了矿灯维修与调试的一体化操作流程,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因工序转换而可能产生的失误与延误。

凭借着出色的工作能力,2014年他去往贵州支援。在那里,他爬起了比内地更高的外线杆,学习了更先进的熔线技术,使自己的专业技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与拓展,开阔了自身的工作视野的同时,也为日后应对更为复杂多样的工作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双发现“宝”的眼睛

机缘悄然降临于2018年李翔整理仓库的那一刻。面对仓库里堆放的很多废旧备件,他心中感到一阵浪费。多年的维修经验让他在脑海中产生了修旧利废的想法。在闲暇之余,李翔便开始了独属于他的维修之路。

在他眼里,东西是“废”是“宝”关键在位置。一次,他去主井塔清理卫生,发现角落里有一些非常老旧的废弃备件和一堆大小不一的螺丝。咨询过后,得知这些角落里生锈的配件可以拆但是不能拿出单位,李翔便默默的收集起来。一个月后,在面对主井塔门禁由于螺丝老化无法锁止闭合,众人还在四处打电话问寻找配件时,李翔却已经把门禁修好了。面对大家疑惑的眼神,“我在上次那堆废旧配件里拆的!”他回答道。

谈起修旧利费的初衷,李祥说更多的是为了在维修中产生的一种成就感。通过自己的经验和双手,可以实现变废为宝,物品重获新生,还为工区节约了材料费。

“现在大家有东西一坏,想到的都是换不是修,一个40寸的监控显示屏,买一个新的要1000多,电容烧坏了只需要花几块钱就可以改变,综合下来不到50就能修的跟新的一样。这可是节省了九成的钱!”李翔感叹道。

李翔当然知道维修之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虽说电路原理大同小异,但是电子技术却是日新月异,必须得不断进步才能跟上时代。

面对无法立即解决的问题,已经工作32年的李翔给出“放一放”的答案。他说技术上的问题,放一放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借助丰富的媒体网络打开思路;配件的问题,放一放可以与其他损坏配件相匹配,更别提在平时去废品回收站拆线,还可以挑选到需要的原件。

如今,时年53岁的李翔并没有因为年龄而设限,他仍然设想着能够让老手艺焕发新生,组建专业的维修队员,培养专业的维修队伍,把修旧利废的精神继续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