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店煤矿坚持党建引领,把“党建就是有形的生产力”理念作为推动矿井前行的强劲驱动,以“党旗红”引领“双创蓝”,深化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依托煤炭系统首家“六位一体”的“双创”基地,为技能人才成长搭台子、铺路子,让劳模和技能人才站“C位”,让“敢为者能为,有为者有位”,激活了职工的“向新力”,赋能矿井“智”变,力争“全面一流”。
厚植“工匠基因”。该矿成立“双创”基地党支部,建成“党代表工作室”“兖矿工匠之星”“智能化生产”等9个创新工作室,创新开办“大师讲堂”,完善形成“职工主导、大师辅助、专业督导”的“孵化+转化+落地”培育机制,定期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专题授课,今年已有20余名大师化身“教授”,开展“大师讲堂”近百场,讲课内容覆盖井下采掘单位所有专业。以工育匠,育匠为师,该矿综掘机司机王刚,被评授予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山东省技术能手、齐鲁首席技师、兖矿劳模等荣誉称号,被聘为全国煤炭行业教育培训编审专家井工采掘组委员、优秀教练员。“双创”基地先后被命名为山东省技师工作站、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济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赋能创新创效。为鼓励职工首创精神,提高创新激励奖励比重,积极构建公正合理、科学规范的成果考核激励体系,建立《科技奖励办法》《技术创新(小改小革)经营管理办法》等制度,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职能部门协调抓的常态化运行体系。每季对小改小革和创新创效成果完成人进行评先树优,对技术含量高、实用价值强的创新成果命名实名操作法,纳入成果信息库,将主创人员列为技术创新人才,并优先享受荣誉疗养、职称聘任、职务提升。大力推行矿井“人才库”建设,推荐评选出高级人才库7名、中级人才库 19 名、初级人才库 30 名、工班长人才库 18 名、高技能人才库 18 名。机制护航创新创效,激发职工创新创造活力,仅今年上半年累计征集小改小革和创新创效成果240余项,评选表彰184项,发放奖励达36万余元。
铺设“黄金赛道”。党建统领,大力培育人才,选树工匠,形成行行设赛场,人人练技能的好局面。广泛开展“安康杯”竞赛、安全技术措施讲评大赛、“全员技术技能比武”,今年有55个工种,覆盖采、掘、机、运、通全专业参赛,全力打造产业工人队伍成长成才的“黄金赛道”。常年开展“学练树”、“金点子、银点子”征集、“绝技绝活”展演、小改小革等群众性创新创效活动,加快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队伍。目前,该矿技能工人占比91.4%,其中高级工847人,技师260人,高级技师65人,特级技师4人,另有煤炭行业技能大师6人、齐鲁首席技师4人,高技能人才占到技术工人总数的38.1%。多条“赛道”交织互动,掀起人才增长的“蝴蝶效应”,职工辛程、王冰在第十六届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分别荣获瓦斯检查工、单轨吊司机比赛一等奖。该矿先后涌现出二十大党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矿军,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王燕、丁奇,煤炭行业青年岗位能手标兵杨廷进等矿山劳动明星。
助推矿井“智”变。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开展劳模故事宣讲会、劳模工匠座谈会、劳模之家挂牌、“劳模班组”戴袖章亮身份活动,将近年来评选表彰的“劳动模范”“技术标兵”“十佳工班长”等七类先模人物,以及今年以来取得各级技术技能比武“状元”的照片,打造成“榜样街”“状元墙”,在矿区各条主干道两侧集中宣传展示,让劳动模范和技能人才站在矿井高质量发展的“C位”,激发了全员创新创效活力,持续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双创”基地累计完成创新项目2600余项,获国家专利150余项、省部级及以上成果61项。该矿成功打造全国首个常态化运行智能综放工作面,顺利通过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验收,率先运行全球首套矿用高可靠5G专网系统,矿井向“智”转型、向“新”而行,争创“全面一流”。矿井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特级安全高效矿井、全国煤炭行业首家AAAAA级健康企业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