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济三煤矿生产服务中心回收队修旧利废4人小组接到了一则任务派单:棚梁、棚腿分拣整理。当综合服务中心(市场运行事业部)主任姜振宁照例询问是否需要外援时,他们异口同声地表示:人手充足,无需增加。同时立下“军令状”,三天之内按时保质完成任务。
而同一班组,相似的情形,对比一个月前,结局截然不同。
原来是年初,根据生产接续安排,183下06及163下O6工作面准备造撤面条件需用钢丝绳。为节约成本,充分利用废旧物资,对主、副井旧绳进行拆解,此项工作交由回收队牵头,安排5人一周完成。
然而验收结算时,该小组因用工结算却少了一半,原因何在?修旧利废结算办公室工作人员给出了答案:“主副井旧绳拆解破、捆扎摆放属于修旧利废零星工程,按照工作量核定,预算事先已经告知大家。而施工第二天,小组以工作量大为由,申请人力资源市场支援5人共同施工。依据《修旧利废管理办法》规定,2025年起修旧利废工程按件计价,外援5人的工资,也从此工程中结算。”
任务明码标价,不仅要多干,还要精干,大道理不用说,每天在查询系统上看看当天收入,自然知道明天的活该怎么干。正因如此,才出现了如今修旧利废小组不愿意额外增加人员的现象。
以“契约化”市场经济杠杆“撬动”职工积极性,通过价格结算决定收入高低,彻底打破以往“按人头”发工资的格局,以往“人多好干活、增人就增资、处处都要人”的局面,早已被“人少收入高、增人不增资、处处求精干”所替代。这是济三煤矿持续深化市场化调节提升经营管理带来的显著成效。
而“市场化+修旧利废市场+”模式是进入2025年,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济三煤矿精准降本深挖内潜所行的“破题之策”。牢固树立“紧日子”和“好日子”同频共振理念,制定《修旧利废管理实施细则》,优化回收管理、交旧领新、修理管理、利废管理、考核结算管理和激励管理等流程。执行工资分配与修旧利废指标挂钩考核政策,实现刚性考核和结算激励引导相结合的“双轮驱动”。按照材料设备回收复用、井下周转复用、自修自用三种类别,加强材料物资的修复、周转、再利用,通过优化考核政策,科学制定考核指标,力争废旧物资吃干榨尽,修缮改进物尽其用。
“市场化+修旧利废市场+协同人员”,人力资源市场协同人员全面参与矿井零星工程施工,承接地面中小修、修旧利废等工作,将岗位货币化的成效最大化,最大限度提高人员工作效率,实现多元化管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市场化+修旧利废市场+技术创新”,根据系统优化项目、技术创新、小改小革、合理化建议等产生的效益制定单价,激发全员创新积极性。济三煤矿修旧利废团队与生产服务中心(机厂)小电维修车间在锚杆机维修创新方面取得双重突破,一是自主研发“锚杆机升降试验装置”,显著提升试验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将操作人员由2-3人减少至1人,试验效率提高1倍,每月完成试验20余台,年创效益80余万元;二是成功研制"手动式锚杆机马达齿轮取出器",修复效率提高近三倍,每月修复约40台,月节省材料费用可达40余万元。
引市场“活水”,激效益“源头”,最大限度挖掘职工岗位创效能力,实现了矿井“获益”、个人“增收”的“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