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庄煤矿牢牢把住成本管控这个关键点,下足“绣花功夫”,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精细管理为抓手,积极探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精益管理务实举措,构建成本管控“一张网”,深挖管理创新“效益源”,推动降本提质增效。
形势任务“讲”明白 案例宣讲“理”透彻
“如果我们不节约成本,效益就会受影响,大家的收入也会受到波及。”职工们围坐在一起,认真聆听,不时发出阵阵讨论声……
“听了这次宣讲,我深受触动,意识到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就像矿井运转中的一颗颗螺丝钉,看似微小,实则不可或缺。今后,我一定从点滴做起,把个人工作和矿井整体发展紧密结合,为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贡献更多力量。”随着形势任务教育和案例宣讲的深入开展,职工们的观念发生了明显转变,从过去的被动接受节约要求,变为主动思考如何节约,在矿井的各个角落,都能看到职工们“精打细算”的生动实践。
职工们纷纷分享自己在工作中的节约妙招,有的提出优化生产流程可以减少能源消耗,有的建议对办公用品进行二次利用……,在办公区域,职工们养成了随手关灯、双面打印的好习惯;在生产一线,大家精心维护设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还有的职工自发成立了技术革新小组,通过技术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原材料浪费。
握紧材料管控“笔” 书写降本增效篇
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原则,坚持从源头抓起,激活材料管控“新动能”。做好年度、季度、月度预算指标分解落实工作,将指标层层分解,逐级落实,每月将材料指标和生产计划下达至各工区,跟踪材料使用情况,杜绝“跑冒滴漏”、大料小用、弃旧用新等浪费现象发生,确保材料成本控制在指标范围之内。
建立健全物资回收复用以及以旧换新的激励机制,严格执行领新交旧制度,加大成本管控力度,从严缩紧各项开支;扩大修旧范围,增加回收品种,将所有废旧设备和材料,进行筛选、分类,大到支架,小到螺丝等,全方位降本、立体式堵漏、高质量增效;对大型设备进行整形、除锈、装配、调试、喷漆,使废旧设备重新走上“工作岗位”,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复用率;加强技能培训,提升员工自修自制能力,对废旧物资进行巧妙改造,实现大改小、长截短、宽变窄,真正做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达到“吃干榨净”的效果。
创意雕琢新价值 巧思点亮旧物料
该矿生产准备工区深挖班组自主管理潜力,建立“班组专业修复中心”,针对矿用各类电缆、阀件、扩音电话、封车器等开展精准修复。创新推行“三步浪费识别法”,通过现场观察、价值分析、修复再造等,精准识别出材料过度加工、工时拖沓等浪费现象。建立“班前会微课堂+名师高徒+创新工作室”三维学习体系,定期举办“金点子”创意大赛,每季度开展小改小革评比申报。通过思想碰撞,职工自主研发出“用TK200安全操控远停拖带回柱机”、“DSJ120皮带机缓冲床的改造”、“一种起吊立柱、千斤顶的专用夹具”等多项创新成果,提升了作业效率、保障了作业安全、降低了维护成本。
走进该矿生产服务中心固废大棚拣选仓库的废旧物资“淘宝”市场,处处可见职工的创意与巧思。他们将回收的 862 根锚杆精心加工成水管挂钩,对回收钢板进行切割、焊接,修复了 27 件溜槽、2 件过渡槽、1 件机尾和 76 块挡煤板。边角料也被充分利用,制成防护挡板,曾经无人问津的废旧材料在创意加持下重焕新生。修旧利废管理组展示的“淘宝账本”显示,2025年1月-2月,已拣选物料19593件,其中管卡、塑料电缆钩、水管钩等10000多件物料经拣选后,及时发放至生产区队投入使用。如今,职工们养成了“见废思用”的习惯,真切认识到节约下来的都是实实在在的效益。
从会议室到办公室,从井下到地面……节俭之风吹进了职工们日常工作的细枝末节,以“智”赋能,精打细算,积小成多,让节俭成为了矿区发展的坚实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