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生产过程中,随着化学反应的变化,除了终端产品,还会产生大量不同形态的废副产品,如何将“副产”转化为“效益”是企业一直研究的课题。近日,兖矿能源鲁南化工生产系统交出一份“吃干榨净”的亮眼答卷——通过低压蒸汽管网改造项目,成功将原本放空的低压蒸汽回收利用,月度可实现创效150余万元,成为公司“降本增效”工作的标杆案例。
近几年来,鲁南化工生产厂区蒸汽管网逐步优化后, 0.5MPa 蒸汽几乎不再有富余和放空。2024年下半年,随着鲁南化工己内酰胺产业链配套节能减碳一体化项目投产,生产过程中副产的低压蒸汽量大幅增加,不断涌入 0.5MPa 蒸汽管网。
为确保蒸汽系统压力稳定、安全运行,只能时常通过放空保压,造成资源浪费。”生产部副部长李大治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放空时,眼看着热值那么高的蒸汽白白散逸到空气中,非常心疼。”
随着公司“降本增效”工作的深入推进,这一问题被提上议程。技改,迫在眉睫。生产部(调度室)主动牵头,组建专项攻关组,联合技术、设备等多部门展开论证。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消灭放空,把蒸汽‘吃干榨净’。”鲁南化工总调度长、生产部部长杨斌说。
回收利用攻关组经过实地调研和多次研讨,最终确定了最优改造方案:新增联通管线,将富余低压蒸汽输送至丁醇界区、己内酰胺901界区及己内酰胺成品罐区,供生产单元直接利用。方案确定后,生产部(调度室)统筹协调人力、物力,倒排工期推进施工。3月8日,所有材料到齐,为减少对生产的影响,施工团队利用错峰作业、分段连接等方式攻坚。
“大家虽然连续加班,但想到每年能回收创效千万元,而且还可以有效降低己内酰胺生产成本,都干劲十足。”李大治说。
3月29日22时16分,历经21天奋战,改造项目顺利投用。鲁南化工厂区0.5MPa蒸汽放空全部关闭,根据当前蒸汽成本计算,每月可实现创效150多万元。
从“放空保压”到“回收创效”,鲁南化工以问题为导向,用行动诠释了“向管理要效益”的深刻内涵。这也是在当前严峻形势下,鲁南化工坚持向内挖潜,在生产优化上做文章的具体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