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职工风采

东滩煤矿:“废料”堆里淘出“金疙瘩”

作者: 邱长鹏   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28日

东滩煤矿积极响应两级公司降本增效的号召,以精“抠”细“淘”的精神,深挖内部潜力,将修旧利废理念贯穿于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从废旧物资里捞出“金疙瘩”,切实提升矿井的经济效益与资源利用率。

生产服务中心作为矿井降本增效的重要阵地,在“抠”与“淘”上,深挖废料价值寻效益。

“这几根锚杆拉回去,捋直还能用,还有那工具箱,弄回去改造一下还能用。这个报废开关,拆开以后看看里面还有没有能用的配件。还有这个导向轮、那个护栏……”在生产服务中心,物流物回部回收班班长郑建造正站在堆积如山的物料旁,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工友们搬运。他一边擦拭额头的汗水,一边介绍道:“回收上来的物品,我们会严格按报废、修复、完好三级分类。就像现在,每天最少要整理60车这样的物料,每一类都得精准区分,不能有丝毫马虎。”

废旧锚杆捋直、钢丝绳卡除锈再投入使用、报废风泵拆解后重组修复、废旧H架加工成物料码放架……生产服务中心坚持“能用不换、能修不买”的原则,积极开展修旧利废工作,在废料堆里“淘宝”,将井下回收上来的锚杆、钢带、锚网等废旧物料整形、切割后,重新投放到管路挂钩、设备加固等加工制作中,让废旧物料重新“上岗”发挥余热,减少新材料投入,降低生产成本。今年一季度,该矿修复的108水管、锚杆、托辊等物件就有16000件,大大提高了物资的循环利用率。

“我们加强了再修复再利用工作,以前坏了不能用的设备材料,经过我们修复可以实现再利用,通过自主拆解再组装的方式,大大降低了材料费用支出。”该矿生产服务中心主任孙刚介绍,一季度,该中心回收挡煤板、管接、梯子等非标件共2683件。仅用1.2米皮带H架改323架1.4米皮带H架这一项,就节约资金8.72万元。

通防工区也在降本增效的赛道上全力冲刺。

“李哥,你又去‘淘宝’啦,今天收获怎么样?”通防工区下料班班长李同存刚走进值班室就被工友注意到了,只见他手里提的一个背包里,装满了螺丝帽、弹簧垫、瓦圈垫等材料,这些可都是他从废料堆里“淘”来的“宝贝”。李同存带领班组职工,常常在废旧物资存放处翻箱倒柜,哪怕是一根胶管、一根封孔管,只要还有利用价值,都绝不放过。他们将回收的物料精心修复,让其重新“上岗”。仅三月份,该工区通过修复闸阀、回收喷浆胶管等,就创效达8000余元,交出了一份亮眼的降本增效答卷。

为了激励职工积极参与修旧利废,通防工区指定专人负责记录井下物资回收清单、修复清单、报废清单,并根据实时数据及时公开奖励。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职工的热情,形成了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良好氛围。

在此基础上,该矿还致力在生产经营中寻“利”。作为矿井利润核心单元,洗选发运中心构建“洗选提质、煤泥创收、过程降本”三维矩阵。通过实施斜轮重介煤泥水回收系统改造,精煤全水分较改造前下降1.2%;在煤泥发运上,加强系统过程管理,动态优化发运流向,强化产品创效作用,力争创收1840万元。创新实施“矸石断料保护监测”技术,将小时带煤量提升至1000吨,设备运行时间同比减少18%,年节约电费320万元。

今年以来,该矿不断深化全面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制定下发《修旧利废管理办法》,加强材料管控,严格材料领用,通过内部市场化管理机制,将材料消耗指标逐层分解到区队、班组和个人,利用经济杠杆,调动职工参与“降本增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决堵住经营管理“出血点”。同时,加强各类设备的日常维护、维修工作,提高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最大限度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材料消耗和资金投入,减少设备事故影响生产进度。

与此同时,该矿认真梳理降本增效工作思路,明确修旧计划、目标和责任,对直接参与修旧利废工作的有关人员给予适当奖励,增强职工创新创效、增收节支的积极性。积极开展井下物料检查,对应回收锚杆、托盘等未按规定回收,锚固剂、水泥失效及材料乱扔乱放等问题进行通报、曝光、追责,并安排专人及时跟踪监督限期闭合整改。今年一季度,该矿完成修旧利废原值1217万元,冲减成本365万元。

“修旧利废不仅是应对市场挑战的有效手段,更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该矿矿长郭传清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挖‘边角料’中的‘金疙瘩’,降本增效,深挖潜能,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