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职工风采

兴隆庄煤矿:智能化转型 向科技赋新能

作者: 林丽丽   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28日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煤炭行业智能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兴隆庄煤矿大力推进智能化建设,以创新为驱动,以科技为引领,聚焦“减人、提效、保安全”目标,定位Ⅱ类中级智能化示范煤矿,高标准完成采掘、机电、洗选等8个专业智能化项目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智能化发展之路。

走进这个矿的智能化采煤工作面,便能切实感受到科技带来的巨大变革。如今,这里已全面实现远程控制一键启停、液压支架自动跟机、采煤机记忆截割等先进功能。工作面自动化率高达90%以上,单班作业人数稳定控制在7人以内,人均效率提升近30%。这些数据的背后,是职工劳动强度的大幅降低和生产效率的显著提升。

在掘进环节,矿井同样成绩斐然。其智能化掘进工作面依托“全站仪+双惯导+无人截割”控制系统,严格按照“自动扫底、自动截割、自动刷帮、自动清底”的标准流程运行,实现了截割全过程无人干预,单排截割时长仅需17分钟。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提高了掘进效率,减少了人力投入,还提升了施工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让掘进作业更加高效、安全。 

为了给智能化装备的运行创造良好环境,保障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该矿采用了“长压短抽”通风除尘系统。该系统通过压入式长风筒将新鲜风流送入工作面,同时利用抽出式通风除尘系统净化污风,现场实测除尘率达到95%,极大地降低了粉尘浓度,有效改善了作业环境,为职工的身体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智能化建设过程中,该矿积极引入先进信息技术,构建了“矿山一张网、矿山一朵云、矿山一张图、矿山一平台”。万兆骨干传输网络和生产云平台,让数据传输和存储变得高效又安全,如同为矿山搭建了一条信息高速公路。安全生产技术管控平台整合了各专业数据,打破了数据孤岛;安全监控、人员位置监测、矿压监测、水文监测等监测监控系统,实现了对井下环境、人员和设备状态的全方位实时掌握,为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和科学决策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撑。

作为山东能源盘古矿山大模型首个全场景应用试点单位,矿井与山能华为-联创携手合作,打造了7大专业领域的38个人工智能AI应用标准化场景,构建AI预测模型41个。其中,AI图像模型24小时智能检索分析和视频反“三违”功能成效显著,今年以来已成功制止违章200余人次,推动了煤炭行业安全监管从人工监管向智能管理的转变。在煤流运输系统中,以往依赖人工巡检排查皮带异物和堆煤的方式,不仅耗时耗力,还容易出现漏查、误报情况。如今,借助机器视觉和AI大模型技术,实现了对煤流运输系统的可视化、实时精准监控,大模型识别准确率达到95%以上,有力确保了煤流运输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依托GIS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基础图纸、数据共享智能化和一体化平台支持,打通了多专业横向协同绘图壁垒,实现了对采煤工作面三维地质模型、掘进工作面进尺的实时动态管控,自动获取更新生产数据,真正做到了“一张图纸绘到底”,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