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五月,杨柳拂烟,地处鄂尔多斯高原的转龙湾煤矿,一场绿色变革正悄然铺展。伴随着吊装设备的轰鸣声,造型油松、香花槐等优质苗木精准植入新挖树坑,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进行培土浇水,综合办公室后勤团队全程跟进督导。这是该矿“绿色矿山”建设工程的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转龙湾煤矿以“打造生态示范矿区”为目标,对包府路至矿门口道路两侧空地及矿井公广区内进行系统性绿化升级。通过科学规划、精准施策,在西北干旱地区书写了矿山生态修复的精彩答卷。如今的矿区,青草在阳光下闪耀露珠,花朵在春风中摇曳,连片的绿意与远处的沙丘形成鲜明对比,仿佛一幅“沙漠绿洲”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面对鄂尔多斯地区年均降水量不足300毫米、冬季严寒漫长的特殊气候,综合办公室后勤团队组建专业考察组走访调研。通过现场实地勘察发现,原有沙质土有机质含量极少,保水保肥能力差。为此,该矿更换种植土方量达2千余方,并引入微生物改良剂提升土壤活性。为确保绿化效果,底层铺设60厘米种植土,表层覆盖育肥层,在灌溉系统建设上,技术人员实现智能喷灌网络全覆盖,按照施工位置分为7个区域敷设管线,植被高低错落形成生态屏障。灌溉系统建设中,技术人员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管控,自动调节喷灌频率与水量,有效节水20%。后勤组负责人张天增介绍:“我们选用抗冻PE管材,管线埋深1.8米,可抵御零下20度严寒。系统还配备太阳能供电装置,实现低碳运维。”科学布局与技术创新,为干旱地区绿化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经验。
鄂尔多斯高原昼夜温差大、风沙频繁,新栽苗木的成活面临严峻考验。为此,团队远赴山东、陕西、沈阳、河北等8个苗圃基地实地选苗,坚持“三不要”原则:主根受损不要、冠幅不达标不要、有病虫害不要。精选出的造型油松、美国红枫等苗木,在运输途中安排专人全程陪护。苗木运抵矿区后立即浸根补水,并喷洒抗蒸腾剂以减少水分流失。目前,首批栽植的独景榆树与四季玫瑰已抽出新芽,成为矿区“生命韧性”的最佳见证。
未来,转龙湾煤矿春有山杏粉蕊点缀枝头,夏有月季花墙馥郁芬芳,秋有红枫如火染遍山丘,冬有油松苍翠傲立风雪。矿区建立“绿色账户”,将生态修复成果量化管理,矿井周边打造“天然氧吧”,对植被定期修剪枝叶、补植苗木,将环保意识融入日常。这场绿色变革不仅让矿山焕发生机,更带动了区域生态链的良性循环。绿色,正以蓬勃之力,重塑矿山的灵魂与未来。
春风催新绿,沃野累金仓。转龙湾煤矿通过理念革新和技术创新的实际行动,将工业文明的印记融入自然的肌理,让工业发展成为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当机械的轰鸣与鸟鸣交织,当矿车的轨迹与绿荫相映,这里的故事,正在为中国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写下最生动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