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职工风采

杨村煤矿:“AI+管理” 赋能安全“金刚罩”

作者: 林枫   发布日期: 2025年05月07日

杨村煤矿聚焦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以“人管人”向“数治化”转变为突破口,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构建“AI+管理”智慧安全新模式。通过搭建智能管理平台,实现生产作业数据可视化呈现、信息传输数字化流转、设备运行自主化调控,将传统安全管理升级为数据驱动的智能防控体系,让风险隐患无所遁形,为安全生产披上一层坚固的“数字化金刚罩”。

AI“千里眼”秒级识隐患

“你已进入危险区域,请立即撤离。”在该矿调度中心控制台,当违章行为AI识别系统精准定位到井下人员的危险行为时,便会及时发出语音提示,第一时间制止违章行为发生。

该矿充分依托盘古矿山大模型AI服务平台,运用人工智能视觉分析识别技术,构建了皮带异物识别、人员摔倒识别、运输物料超宽超高识别等多个大模型AI应用场景。该系统能够对井上井下关键地点、关键岗位的异常状态、安全隐患进行智能甄别,一旦发现违章行为,便会立即报警,并同步推送报警内容、违规类型、报警区域及报警位置等详细提示信息,有效提升了矿井风险防控能力与安全管理水平。

“智能监控就像在井下安装了‘千里眼’,甄别现场危险及违章行为往往只需几秒钟,让现场管控变得更加安全高效。”该矿总工程师辛龙泉介绍。同时,该矿以信息化升级为抓手,为井下职工配备骨传导耳机,有效解决了井下强噪声环境下的通信难题,确保指令传达及时准确,提升了工作舒适度,实现了井上井下随时互通,提高了安全系统和工作效率。

智控运输 精保运行

“电机车运输物料即将驶入南大巷,请开放道岔确保顺利通过。”在该矿运搬工区调度指挥中心,调度员曹军接到井下电机车司机的电话后,操控鼠标在屏幕上轻轻点击,便提前为司机开放了道岔,并通过显示屏密切观察该辆电机车的运行情况。

“智能化控制道岔,避免了人工操作带来的安全隐患,让井下运输更加高效安全。”运搬工区区长董志强吕海涛介绍,为进一步提高电机车的安全系数,他们还安装了电机车综合保护装置,具备超速自动报警断电停车、司机离开座位预警、车辆接近预警等功能,将“智控”融入每个环节,确保安全运输。

该矿通过进一步完善轨道运输监控系统,实现南北大巷轨道运输线路网络监控全覆盖,具备精准定位、行程追踪、信息采集等功能,线上“一键设定”猴车启停时间,实现井下智能运输,全力确保矿井“大动脉”畅通无阻。

智能分矸 “CT”辨精糙

该矿投入使用的TDS智能干选系统,依托先进的X射线识别与智能图像分析技术,通过毫秒级高速扫描、大数据算法分析和微米级精准定位,实现了煤矸的高效分离,彻底告别了高耗水、高粉尘的作业模式,大幅降低了水资源消耗的同时,显著减少了粉尘排放。 

为进一步提升分选效率,该矿立足自身煤质特性,针对不同时段的出煤变化,不断优化智能选矸工艺,调整和完善分选参数,选矸系统处理能力达到130吨/小时,平均矸石排出率超过95%,较以往提升10%,选后矸石含煤量控制在5%以内,相比人工选矸效率提升10%,提升了精煤质量,提高了煤炭资源回收率。

目前,该矿聚焦煤炭生产关键工序,全面上线盘古大模型AI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智能安全管理模式效能,通过接入监控摄像仪,升级生产子系统,先后建成皮带运输集控中心、井下运输集控中心,并构建人工智能平台,可全流程、无缝隙、多维度24小时在线监管井下100余个场景中的人员、设备、环境状态,实时预警异常工况,借助数字化传输,实现自我诊断、分级报警等功能,高效排查安全隐患,为安全生产筑牢坚实的“数字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