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职工风采

鲍店煤矿:煤海红船映初心

作者: 孟庆菲   发布日期: 2025年05月14日

在鲍店煤矿“党建+企业文化”主题广场上,一艘长6.87米、宽1.5米、重约3吨的“红船”静静矗立。船首劈开的浪花凝固成永恒,船舷的铆钉闪耀着工业美学,船身的党徽与"1921-2023"铭文交相辉映。百年时空在此刻交汇。1921年盛夏的南湖碧波中,13位平均年龄28岁的青年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点燃中国革命的火种。如今,在孔子故里这片热土,鲍店煤矿生产服务中心机修厂的工匠们,用焊枪代替笔墨,以钢板代替纸张,在新时代的坐标上续写着"红船精神"的当代注脚。

故事的起点,是生产服务中心党支部副书记燕那铿锵有力的一句话:"我们要用煤矿工人的方式讲述红船故事。"在那一刻,机修厂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驱动、所指引。白天是紧张的生产任务,夜晚和周末便成了红船的“生长时间”。机修车间的弧光在暮色中闪烁,切割机的轰鸣与焊机的滋滋声交织成特殊的“红歌”。没有现成图纸,技术团队历时两周完成3D建模;缺乏专用材料,工人们从废料堆里"淘宝",让200余块废旧钢板、80根锚杆重获新生;面对工艺难题,5名焊工累计完成120小时精密焊接,将误差控制在0.5毫米以内。

暮色中的党建广场,红船轮廓与星空交相辉映。船首指向的东南方向,恰是嘉兴南湖的方位。这艘承载着双重时空记忆的钢铁红船,既是回望初心的精神坐标,更是扬帆新时代的航向标。

“南湖红船的木纹是手艺人的温度,我们的钢板也要有煤矿人的掌纹。”党员闫振华说:“亲手制作‘红船’的过程,就好像在回顾中国共产党艰苦却充满辉煌的历史,作为一名老党员,我倍感荣幸。”克雷洛夫寓言中的"现实与理想之河",在这里被产业工人的双手架起桥梁。在用数字化技术复原红船原貌时,工人师傅们特意保留了岁月打磨的痕迹:"我们要展现的是穿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这种古今交融的创新思维,让传统工业制造焕发新生。

明烛长耀红船处,前程似锦望穹苍。从南湖烟雨到矿山灯火,从木桨摇橹到数字建模,变的是时代场景,不变的是精神传承。颠簸于南湖水面的红船得以重现于风平浪静时,既见证了鲍店煤矿在创新与实践中不断前行的脚步,也镌刻了一枚新的时代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