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职工风采

鲍店煤矿:万家灯火暖矿区 一脉温情续长歌

作者: 孟庆菲   发布日期: 2025年05月15日

五月的阳光温暖而明亮,在第32个“5·15国际家庭日”到来之际,鲍店煤矿的家庭故事如同一幅幅温馨画卷徐徐展开。在这里,矿井深处的矿灯与窗棂内的灯火交相辉映,书写着三代同堂的温情守望、寒门学子的逐梦传奇,更流淌着矿区与家庭共生共荣的文明脉动。

廿三载守望的和美光阴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因为它们都装满了爱与责任。”在鲍店煤矿,冀振波、董雪梅夫妇的故事便是这句话的生动注脚。自2002年结婚起,这对夫妻便与父母同住二十余载,用孝心与担当诠释着“家”的深意。作为机运工区职工和洗选发运中心司磅员,他们在岗位上各司其职,在生活中彼此支撑,将照顾双亲和孩子的重担化作前行的动力。

命运曾向这个家庭抛出考验:小儿子确诊波兰氏综合征,老人病痛缠身、精神抑郁。但他们以爱为舟,载着家人穿越风雨。董雪梅深夜驱车送公公就医,昼夜守护床前;冀振波坦言“妻子付出远超自己”,言语间满是心疼与感激。更动人的是全家总动员的温情:大儿子放假便陪奶奶散心,小儿子在父母陪伴下从病痛中走出,成长为阳光少年。在这里,责任是砖,理解是瓦,共同搭建起遮风挡雨的爱之巢。

矿灯映台灯的逐梦轨迹

当鲁怡歆在未名湖畔展开北大预防医学专业的课本,鲍店煤矿的教育密码在这个普通家庭的故事里逐渐清晰。父亲鲁波在集控运行岗位上的严谨,母亲李连英在运营管理部的细致,早已化作孩子成长路上的精神刻度。幼儿园时,街头识字的好奇目光;小学时,智力拼图前的专注神情;高中时,错题本上密密麻麻的解题思路——这些成长碎片的背后,是父母用“工匠精神”铺就的逐梦之路。“就像锅炉参数容不得半点误差,学习也要精准到每个知识点。”父亲的比喻,让抽象的知识有了矿区特有的温度。

鲁怡歆的成功从来不是单一刻板的“刷题神话”:钢琴十级证书里藏着父母周末陪练的身影,校园歌手大赛冠军奖杯映照着家庭K歌房的欢乐时光,手工制作视频的百万点击量见证着自由探索的成长生态。最动人的是那份家国情怀的传承——选择预防医学专业,立志“让更多人远离病痛”,这份从矿区“光热精神”中孕育的担当,正是家庭教育最璀璨的勋章。在鲍店煤矿,这样的场景屡见不鲜:父亲在井下攻克技术难题的故事,成为孩子写进作文的励志素材;母亲核对数据时的专注神情,化作孩子书桌前的自律榜样。这里的父母懂得:最好的教育,是用自己的人生态度为孩子点亮一盏灯。

万家灯火与矿区的共生和弦

家庭是矿区最微小的细胞,而矿区则是千万家庭最坚实的后盾。近年来,鲍店煤矿以“家文化”为纽带,构建起“个人-家庭-矿区”的文明生态圈:“最美家庭”评选让冀振波夫妇的孝亲故事传遍街巷,“亲子读书会”让墨香飘进每个矿井家属院,“家风故事汇”上退休老矿工讲述的艰苦岁月,成为新一代矿工家庭的精神养分。当矿区工会将帮扶基金送到患病职工家中,当“矿工子女暑期托管班”解决双职工后顾之忧,“矿区大家庭”的温暖,让每个小家庭在风雨中都能挺直脊梁。这里的家庭文明,从不是空中楼阁——它扎根于赡养老人的日常琐碎,生长于培育子女的日夜坚守,升华于服务矿区的责任担当。

从巷道深处的机械轰鸣到书桌前的沙沙书写,从厨房飘出的饭菜香到礼堂传来的欢笑声,鲍店煤矿的家庭故事始终与矿区发展同频共振。在这里,“家”是疲惫时可以停靠的港湾,是挫折时汲取力量的源泉,更是代代相传的精神根系。当国际家庭日的钟声再次敲响,这片充满光热的土地上,千万个小家庭正用爱与责任续写新的篇章——那些藏在柴米油盐里的温情,那些融在言传身教中的智慧,终将汇聚成推动矿区前行的磅礴力量,让文明之花在每一个屋檐下绽放,让幸福之光在每一寸土地上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