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职工风采

从手足无措到“风”华正茂 ——兴隆庄煤矿谷守磊13年成长突围路

作者: 范凤霞 岳蒙   发布日期: 2025年05月15日

13年前,有个头戴褪色安全帽、手里攥着皱巴图纸的年轻人在昏黄的巷道里来回踱步。这位初入矿井通防领域的“职场萌新”,甚至连风路图上的箭头走向都要用铅笔逐条标注才能勉强辨识。从皮带巷到回风隅角,他揣着记录本在纵横交错的巷道里摸索前行。

而如今13年过去,他已成长为矿山青年技能人才代表,靠着每天泡在巷道里记数据、缠着老师傅问原理,将三百米井下当作他的立体教科书,从一名“通风小白”逆风翻盘,用青春见证脚步丈量过的每寸巷道,那本揣在口袋泛黄记录本依然夹着13年前手绘的第一张通风网络图。他,就是兴隆庄煤矿通防工区主管工程师谷守磊。

成长路:毛头小子闯关升级 解锁技术大拿成就

2012年,刚满20岁的谷守磊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踏入了兴隆庄煤矿。面对复杂的井下通风系统,这个毛头小子显得手足无措,连风门朝哪开都得问三遍。第一次下井时,师傅指着通风图纸问他:“小谷,这系统能看懂不?”他盯着图纸半天,憋出一句:“师傅,这线比蜘蛛网还密啊!”师傅拍拍他肩膀:“别慌,通风系统就是矿山的‘呼吸道’,咱得让它喘匀了气!”  

白天,他跟着老师傅穿梭在井下的各个角落,仔细观察每一个通风设备的运行,认真记录设备的参数和工作状态;晚上,他挑灯夜读专业书籍,学习通风原理和设备维修知识。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就追着老师傅请教,直到把问题弄明白为止。在一次次的实践与学习中,他逐渐掌握了井下通风系统的奥秘。

13年间,他跟着师傅们扛过风筒、调过风窗、守过瓦斯探头,也经历过20多次工作面回采撤除的“惊心动魄”。最难忘的是在10306工作面作业期间,遇到了棘手的问题,他和兄弟们硬是蹲在现场三天三夜,边啃冷馒头边盯数据,最后用自制的“飞机式混合器”成功排险。收工那天,工友老李调侃道:“守磊,你这黑眼圈都能当防爆灯用了!”

无数个日夜的钻研和摸索,谷守磊终于从一名小白成长为技术大拿。他不仅能够熟练操作和维修各种通风设备,还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故障排查和处理方法,多次成功解决通风系统的疑难问题,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舞台记:企业搭台点亮前路 底气拉满筑就港湾

有人曾好奇地问谷守磊:“在一线坚守13年,日复一日地工作,难道不会感到枯燥吗?”他总会笑着反驳:“当然不会,我们矿给年轻人搭台建梯,不管干什么专业,都会让你的成就感和荣誉感爆棚。”

矿井给予谷守磊的,不仅是学习培训的平台,更是展示自我的舞台。在西安科技大学学习时,他系统学习了前沿的防灭火技术;在前往四矿交流学习期间,向兄弟单位的技术骨干取经,并将他们的宝贵经验和创新高招“收入囊中”。宝贵的学习经历,让谷守磊进步飞速,他带领团队成功发明5项专利,每一项成果都凝结着集体的智慧与汗水,更是企业给予广阔舞台的最好证明。

“2024年,我们对通风网络进行优化,封闭了长达1.7万米的闲置巷道,这笔省下的成本,足够给全矿兄弟加一整年的鸡腿!”谷守磊感慨道。

不仅如此,最让人暖心的是企业给予的那份无条件的信任与支持。每当他在工作中遇到难题,工区领导总会坚定地表示:“放手去干,矿上给你兜底!”这份承诺,字字千钧。他依然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设计智能通风系统时,连续几夜不眠不休,可拿出的方案依旧漏洞百出,满心皆是焦虑与挫败。就在他不知所措之际,领导微笑着递上一杯热茶,语气温和地说:“别急,矿山的‘呼吸道’哪能一步到位?咱慢慢调!”那杯茶氤氲的热气,不仅驱散了他的疲惫,更让他感受到如家人般的关怀与包容。这份温暖,至今仍萦绕在他心间,成为他在工作中勇往直前的强大动力。

“在这个充满爱与力量的‘家’里,我收获的不仅是职业技能的提升,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归属感。矿井给予的舞台,让我能尽情施展才华;矿井赋予的底气,让我敢于挑战未知、突破自我!”谷守磊坦言。

竞逐令:矿井擂台火力全开 青春赛道培育英才

“通风系统智能化,瓦斯治理精准化,防灭火技术顶呱呱——靠,大,家!”谷守磊用诙谐搞笑的三句半,跟工友们开着玩笑。这不仅是一句玩笑,更是兴隆庄煤矿为矿井青年人才搭建舞台的生动体现。

在兴隆庄煤矿,每个青年都是主角!各类技能大赛高手云集,来自不同岗位的精英们一决高下、展现自我,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而谷守磊,就是这其中的一名受益者。

在一次通风安全监测技能比拼时,谷守磊面对复杂的通风网络模型,快速识别出通风系统存在的隐患,并制定解决方案。面对错综复杂的管路和数据,他沉着冷静,仔细分析通风数据变化,运用专业知识逐一排查,最终发现一处通风阻力异常区域。他迅速绘制出通风系统优化图,提出增加通风构筑物、调整风机转速等方案,有效解决了通风隐患。谷守磊的出色表现,让评委们赞叹不已!

“我们举办各类技能大赛,就是要为青年职工提供展示自我、相互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竞技中成长,在实践中进步。看到青年职工们在赛场上展现出的创新精神和精湛技艺,我们对矿井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兴隆庄煤矿相关负责人表示。

当主通风机发出低沉的嗡鸣,谷守磊正俯身在监测终端前校准瓦斯浓度曲线。这个伴随井下通风系统13年的青年工程师,调试设备时仍保持着初入矿井时跪在煤尘里核对数据的姿势,或许新时代矿工的传承就该如此。那本口袋里被汗水浸透的监测记录本,见证着矿井通防人用脚步丈量巷道的匠心,也如同矸石山上升起的朝阳,辉映着智能化矿井高质量发展的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