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村煤矿始终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企业的生存之道、发展之本、竞争之源,进一步畅通人才培养渠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以多维视角,锻造着属于自己的“青春引擎”。
沃土筑基:蹲苗育才,厚植人才根系
杨村煤矿一项名为“蹲苗育才”的计划正在悄然改变着青年人才的成长轨迹。该计划将高校毕业生直接“种”入采掘一线,让他们在掘进、综采、机电等关键岗位上轮岗历练,让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生根发芽。
杨文强,这位2024届的毕业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从一名对矿井工作一无所知的新人,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而谢忠琪,更是通过矿井的“基层练兵+季度擂台+年度比武”竞赛体系,从一名普通的电机车司机,蜕变为能源行业的“未来工匠”。
该矿还通过薪酬倾斜、晋升绑定等制度设计,确保优秀人才能够留得住、用得好。三年时间,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才规模翻倍,大专学历职工占比提升至65%,一支适配智慧矿山的“黄金战队”正在悄然崛起。
双向滋养:心理健康与技能提升并重
杨村煤矿人才培养不仅仅是技能的提升,更是心灵的滋养。惠工学堂,这个原本用于技能培训的地方,如今化身成为“心灵解忧铺”。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代玲在这里带领职工进行游戏化测试,探索他们的心灵图谱,构建全员心理健康电子档案,织就一张“心电监测网络”。而“心初上”小程序,更是将300余名心理专家的资源串联起来,为职工提供24小时在线的心理守护。
该矿通过金蓝领课堂、智能微课堂等特色教学项目,让职工在解决设备故障的实践中锤炼技术,收获成长动能。这种润物无声的关怀与硬核技能的培养,共同构成了该矿独特的“双提升”矩阵。
智领未来:数字工匠引领产业升级
杨村煤矿启动了“璞玉计划”,旨在培养一批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数字工匠”。
在这里,传统的师带徒模式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大学生王欧文通过自主拜师技术大拿朱宁川,一年内便贯通了采煤全流程。而“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更是成为了创新成果的孵化器,2024年创新成果申报量实现了翻番。
为了进一步提升青年人才的复合型能力,该矿还将主井绞车房、35KV变电所等关键地点打造成移动课堂,邀请大国工匠郭金陵等行业标杆进行现场教学。这种“走出去+请进来”的融合培育模式,让青年人才在攻克智能化工作面巡检机器人、煤质智能管控系统等难题中,不断淬炼自己的技术和管理能力。
榜样引航:精神火炬照亮奋进之路
五月的骄阳下,三位劳模宣讲员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着自己的奋斗故事,激励着每一位聆听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郭金陵、三级技能大师王爱强、十佳青年闫一鸣……他们用自己的经历诠释着“干一行精一行”的匠人精神、“蓝领专家”的成长密码以及“技术报矿”的青春誓言。
矿井创新构建的“榜样生态圈”,让劳模精神得以在实际工作中传承和发扬。无论是“劳模对话”破解生产技术瓶颈,还是“名师讲座”输送前沿知识;无论是组织青年技术骨干赴创新基地取经,还是通过“金蓝领热线”实现经验实时共享,都在为青年人才的成长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