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职工风采

杨村煤矿:数智赋能,让职工岗位“智变”升级

作者: 徐姗姗  徐川   发布日期: 2025年07月09日

“从跑现场到坐在集控室里操作,‘智能化’让我工作更轻松、更体面。”杨村煤矿生产服务中心供电班班长李沛如在太阳能机房完成设备巡检作业之后,走进该矿清洁能源集控室里,熟练地打开电脑操控界面,远程监控着水位、温度、设备运行等各项指标。

据了解,近年来该矿对职工洗浴配套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通过对太阳能地下水池失电声光报警系统的研发应用、对空气源热泵加装板式换热器和软化水系统、对太阳能洗浴蓄水箱遥控自动补水装置加装水位监测与远程控制系统等多项措施,24小时能制造42℃的洗浴热水约60至80方,且水温稳定,每年可节省电费约42万元;加水、供水、设备运行等多项工作,每班仅需一人远程超控即可,设备故障率大大降低,工作效率提高三倍。

像李沛如这样的成功转岗的职工在杨村煤矿并不是个例。

随着该矿全面推进煤矿数字化、智能化高水平建设,越来越多的苦脏累险岗位被智能化设备所替代,少人化、无人化成为发展常态,职工由艰苦危险的环境和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转岗成为设备检修工、巡检工,智能化“关键变量”“第一动力”的优势明显,减人增安、提效成果显著。

智能化升级在核心生产环节成效突出。今年该矿研发了煤矿智能压风成套装备,实现压风系统恒压供风、负载均衡、自动轮换的智能化升级。

通过在线监测采集设备运行数据,精准定位故障部位,预估受损部件剩余寿命,有效减少非计划停机次数,保障连续生产。AI视频分析系统,智能实时识别人员的危险操作,保障无人值守常态化运行,减少岗点工3人,每年节约人工费用30万元。

“曾经我们需要5名岗位工不间断监测设备运行参数,现在实现了压风系统的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检测,我们也转变为了巡检工。同时对故障部位的精准识别也大大降低了我们的劳动强度。”该矿机运工区电修班班长王爱强说道。

同样的变革发生在采煤、选煤各个环节。

智能干选系统的投入使用,工人仅需按下按钮即可通过集控系统远程控制皮带的启停,轻触鼠标,可对纯净度、含矸率精准调控,单班作业人员也由5人降至1人。

“智能化采煤”让煤矿工人坐在办公室体面采煤。“量身定制”的第五代薄煤层智能化工作面设备配套体系,远程操作就能控制采煤机进行一键启停和记忆切割,成功探索出“工作面内无人作业”智能开采新模式,创出智能化年产百万吨以上水平。

“智能化+视频”让AI成为煤矿安全监管的一种常态。盘古矿山大模型AI服务平台,覆盖井上下160台摄像仪,将采掘、运输、安全监管等7大专业31类应用场景包含在内。实现了限员管理、人员误入、跨越皮带、皮带跑偏、接头损坏等实时监测、自动预警,AI自动分析代替人工监管,由“人管人”向“数治化”转型,开启“AI管理”新模式。

“杨村煤矿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深化智能化开采的探索与实践,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该矿党委书记、矿长郭赵虎表示,“我们致力于为煤炭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贡献更大的杨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