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时段设备轰鸣,电费成本飙升;低谷时段设备闲置,电力白白浪费。如何破局?杨村煤矿交出了一份亮眼的“避峰填谷”创新答卷——用时间差“削峰填谷”,用智能化“精打细算”,硬是从电费单里“挤”出了百万效益!
制度先行,拧紧全员“节电阀”
变革需有章可循。该矿重磅出台《综合节电考核管理办法》《分时用电避峰填谷考核管理办法》,由矿长亲自挂帅,组建覆盖机电、财务、安全、调度等多部门的“综合节电考核管理领导小组”和专项工作专班。将用电指标精细分解到各区队,依托内部市场化考核机制,将“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理念深植每位职工心中,让节约用电从口号变为行动自觉。
时段优化,设备运行巧打“时差牌”
核心策略在于“错峰运行”。该矿调整日常检修时间,主动避开电价高昂的峰期。同时,让主排水泵这类“用电大户”坚守在电价最低的“全谷期”工作。更巧妙的是,将电气设备检修、防爆检查等非生产耗电作业,“挪”到电价高峰时段进行。这一“峰期少干耗电活,谷期多干生产活”的反向操作,让电价与电量成功实现“错位运行”,成本应声而降。
智能赋能,电力调度有了“智慧眼”
该矿建立了“日统计、周分析、月汇总、月通报”的用电监管闭环。节能小组自主研发“电量自动化计算及峰谷预警程序”,一键生成《分时用电动态统计表》。这套系统如同矿山的“电力调度驾驶舱”,不仅实时捕捉峰谷动态,更能精准揪出异常数据。依托“一张图、一张表”,整改措施快速落地,峰谷比被牢牢锁定在可控范围。
技术攻坚,设备换上“节能芯”
节能的真功夫,更体现在硬核技术改造。
设备焕新:淘汰老旧电机与变压器,为太阳能机房、水源热泵等关键区域更换187.5kW一级能效电机,年节电4.9万度,减碳28吨。
通风机“瘦身”:在3336掘进面,为2×37kW局部通风机植入变频“智能心”。实际运行功率锐降至2×6kW以下,仅此一项,162天节省用电24.1万度,电费直降16.1万元。
风机“一键优”:南风井应用离心式风机自动控制平台及西门子G120变频器,实现“一键倒机、一键启停”。风机在42Hz低频下即可满足需求,同比节电近9万度,减碳超51吨。
运输“少空转”:井下五部架空乘人装置实现远程集控,终结空转耗电,年省电费66万元,安全同步升级。
灯光“随需亮”:4703智能工作面,灯具通过蓝牙/Wi-Fi联网。系统智能感知采煤机位置,仅点亮作业区域支架灯,其余自动调暗或关闭,杜绝无效照明。
2024年矿井通过精准调控,峰谷比成功压降至71.6%,优于公司考核指标,全年节约电费63.9万元。2025年该矿乘势而上,前6个月避峰填谷再降本创效43万元。系列举措为矿井省下了“真金白银”,碳排放显著降低,亮出了“绿色账单”,为煤矿落实国家“双碳”战略贡献了杨村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