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鲍店煤矿生产服务中心修旧利废车间左侧,一块实时滚动的电子屏正展示着动态数据:今日修复计划完成率98%、当日创效金额12.7万元、职工郑庆香今日薪资230元——这些数据全部源自车间工位上的小小二维码。这套被职工称为“码上干活、码上算账”的“岗位价值一码通”市场化运行模式,正以“扫码即开工、完工即结算”的数字化革新,将传统车间转化为透明化、高效率的“市场单元”,实现从“人管人”到“数据管效益”的深度变革。
“过去安排工作要拿本子记,再在班前会上口头传达,现在在APP里拖拖拽拽就分好工了。”班长赵友海展示着手机里的“班组任务沙盘”,可实时调整10个工位的任务分配。
“之前领任务都是口口相传,对于数量、要求有时候记得也不清楚,现在扫码就能开工,所有计划一目了然。”职工陈贵楠边说边用手机扫描工位二维码,屏幕立即弹出当日任务:“回收托辊”这套嵌入“六精六提”融合管理系统的“一码通”模块,构建了“扫码接单-结束填报-审核结算”的闭环流程:职工按班前会的分配到岗扫码后,系统自动推送当日计划工作量;完工后再次扫码填写加工数量,再点击“结束加工”,班长就能通过APP实时验收,系统根据验收结果自动核算薪资,实时更新至车间电子屏及个人账户。整个过程无需纸质单据,平均耗时从原来的1小时缩短至20分钟。职工通过扫码自主认领任务,且实时收入数据可视化,使工作成果与个人收益直接挂钩,增强责任感与积极性,减少消极怠工现象,形成“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良性激励机制,推动团队整体劳动效率提升。
打破信息壁垒,促进协同高效。设备故障、原材料补货等问题通过扫码一建上报,信息直达相关责任方(如:维修人员、物料管理员),避免人工传达的滞后或遗漏,形成“问题发现-响应-解决”的闭环机制,减少生产中断时间。
“岗位价值一码通”内置的市场化核算模块,将每个工位转化为“微型利润中心”:系统根据设备原值、维修难度、安全风险等各项指标设定基础单价,再结合验收质量、耗材节约率等动态调整,结算的市场化工资数量以柱状图的形式展现在电子屏上。生产服务中心主任林伟立对此感触颇深:“这些数据都明明白白挂在屏上,干好干坏一眼就看出来。如果有人市场化工资明显低于其他人,我们也能及时进行干预,使管理决策从“事后追溯”转向“事中调控”,大幅提升管理效率与响应速度。
手机App的上线,不仅简化了操作流程,更深化“六精六提”融合管理内涵:系统基于职工岗位技能、历史绩效及任务优先级,自动推荐适配岗位,减少无效派单;基于每日工作量自动统计生成月度修复计划完成进度、创效金额等核心指标,并在车间电子屏动态更新,实现了“计划可视、进度可控、分配可查”的精细化运作;工单与材料消耗绑定,App实时推送库存预警及补充建议,降低浪费率超20%;工位效率通过有效工时与标准工时对比追踪……
班长赵友海表示:“数字化系统让管理更轻松,任务分配、验收、结算全线上化,数据一目了然,职工也更信服。”班组间比学赶超的积极性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