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这筛网安装角度再调两度试试,精度能更高些!”清晨七点半,储装运车间配煤站筛分破碎楼二层已响起熟悉的“嗓音”。车间技术员刘晓戴着沾满油污的手套,正猫着腰校准设备部件,额角的汗珠顺着安全帽系带滑落,在晨光里划出一道晶莹的弧线。自7月7日筛破一体机检修工程启动以来,这样的场景已成为现场常态。
作为该项目的检修负责人,刘晓得了个“拼命三郎”的名号。早在一个月前,他就带着团队扎进了设备图纸堆,将两台JGS600WJCH300型筛破一体机的构造摸得“门儿清”。针对汽运煤粒度大、水分高导致的筛分难题,他提出“技改方案”,更换耐磨新型筛分装置,在破碎机内增加2组环锤,既保处理量又控粒度。方案敲定那晚,他办公室的灯亮到凌晨三点,桌上的图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标注。
检修现场,刘晓的“拼命”体现在对细节的极致追求。7月9日午后,气温飙升,破碎机腔体里闷热如蒸笼。当施工人员拆除环锤时,刘晓坚持钻进狭窄的空间复核各项数据:“差1毫米都可能造成新设备卡堵,必须精确到0.5毫米内。”他在里面一待就是40多分钟,出来时工装已能拧出水,摘下安全帽,头发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似的。
安全是刘晓的“底线”。每天开工前,他雷打不动地组织工前五分钟和安全交底,小到防护手套的佩戴规范,大到特殊作业,逐条逐项盯着落实。有次发现施工人员图省事没系好安全绳,平时温和的他瞬间严肃起来:“高空作业,这根绳就是生命线!现在立刻整改,整改不好今天绝不施工。”说完,他亲自示范正确佩戴方法,直到每个人都规范操作才肯罢休。
连续一周,刘晓白天泡在现场协调进度,晚上回到办公室整理数据、优化次日方案。7月10日深夜,他刚躺下就想起新筛分装置的固定螺栓型号可能存在偏差,立刻翻身下床赶往现场,果然发现部分螺栓强度不符合要求。“幸亏发现得早,不然运行起来容易断裂。”他连夜联系厂家进行调换,确保新设备安装时不受影响。
如今,检修进入关键阶段,刘晓依旧像上紧了发条的陀螺,在两台设备间来回奔波。当被问及是否觉得辛苦时,他抹了把脸笑道:“设备早一天修好,生产就早一天稳当。咱技术员的价值,不就体现在这儿吗?”话语朴实,却道出了一名基层技术人员的担当。
在刘晓和车间团队的攻坚下,第一台设备装置已拆除完成,即将进入调试安装阶段。这个夏天,“拼命三郎”用汗水诠释着责任,以实干书写着担当,成为大修现场最动人的先锋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