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盛夏,未来能源榆林能化一期系统停车检修进入攻坚阶段。在轰鸣的机械声与飞溅的焊花中,一群身着蓝色工装的青年身影穿梭于管道纵横的装置间。他们以汗水为墨、以担当为笔,在检修现场“奏响”一曲激昂的青春乐章。
磨煤机里的“青春课堂”
“要注意测量封环径向磨损量,超3mm就得标出来重点关注!”动力车间副主任秦玉波的声音从磨煤机腔体里传出,防尘服上的白灰遮不住眼里的专注。身后,入职刚满一年的青年职工门佳乐攥着测厚仪,紧随其后钻进昏暗的设备内部。
这是一场“沉浸式”实战教学——秦玉波摊开图纸,指尖划过磨盘与磨球的配合参数:“标准间隙3~5mm,衬板磨损不能超15mm,差一丝都可能影响设备运行效率。”说着,他手把手教门佳乐用塞尺测量,带着他记录每一组数据。
磨煤机内积粉扑面,门佳乐主动扛起数据汇总的担子。2小时里,他比对完3台磨煤机的内构件磨损数据,又配合团队更换了27个φ550mm磨球。“亲手摸到磨球、磨盘的磨损痕迹,才懂为什么要严格控制煤质粒径。”擦着额头的汗,门佳乐的眼神里多了份笃定。
锁斗阀前的“现场教学”
气化车间的新员工陈鹏羽,初次接触锁斗流程时陷入了理论困惑。面对流程图上清晰的“集渣-泄压-排渣-充压”步骤,他虽能熟练背诵整个锁斗排渣流程,却始终难以理解实际操作中系统的工作原理,更分不清现场锁斗阀门的具体动作逻辑。
本次大修,经验丰富的主操苏浩师傅抓住机会,带领陈鹏羽深入现场,实地辨识每一个锁斗阀门。从锁斗循环阀、锁斗充压阀,到冲洗水系统,再到整个锁斗排渣流程的工作原理,苏师傅逐一细致讲解,将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转化成了直观立体的现场教学。“能亲手触摸管线内壁的磨损痕迹,亲眼观察阀座的密封状态,才能真正理解锁斗周期性排渣的关键逻辑所在。”陈鹏羽深有感触地说。
当拆开检修的管道,陈鹏羽凝视着内壁残留的渣垢,瞬间领悟了背后堵塞的形成原理。“看到管道拆开的那个瞬间,比背十遍操作流程都管用!”新入职大学生陈鹏羽感慨道,“这次大修机会,让我彻底完成了从‘流程背诵者’到‘现场解读者’的蜕变。”
密封条上的“创新突破”
储装运车间的环式给煤机因承煤盘密封条老化开裂,不仅导致日均需1小时清理漏煤,还加剧了部件磨损。
本次大修,车间技术员王立国带着青年职工赵志强“啃”这个难题。从用塞尺测密封间隙,到教他“对孔定位法”避免装反密封条,小赵的工装袖口磨出了毛边,却练熟了手上的活儿。
盯着磨损的密封条,赵志强灵机一动:“平面密封不够贴,换成弹簧式试试?”一试真管用!弹簧式密封让贴合度提升60%,漏煤量降了70%以上。“不只是修好设备,更学会了‘带着脑子干活’。”赵志强的眼里闪着光——这场检修,既有技术突破,更有青春的拔节生长。
检修现场的灯光下,青春的身影还在忙碌。系统大修是时间紧、任务重的全员攻坚,同时也是挑战极限,突破自我,在火热实践中干事创业,实现人生价值的战场。从磨煤机到沉淀池,从锁斗旁到DCS控制屏前,榆林能化的青年职工们正用拼搏奋斗谱写了一首首动人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