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夏令营孩童举起的“小小志愿者”徽章,到对空巢老人数十年如一日的点滴呵护,再到南桑村孩子指着墙上的新奖状骄傲地向志愿者展示,那一声声让人心安的回响,是鲍店煤矿将“暖心”刻进时光年轮里的融入,是温暖“矿脉”的真情回馈。
夏荫护“苗”的双向奔赴
“我们夫妻俩都上班,孩子放假了没人照看,‘暖心’夏令营帮了我家大忙了。”“夏令营太精彩了,课程这么丰富,孩子学到很多东西。”提起“暖心”夏令营,孩子家长们都赞不绝口。
每年七月,矿区暖心志愿服务文化中心的七彩课堂便漾开童声笑语。30多名外部开发家庭子女、矿工子女在“暖心夏令营”找到归宿。这里有大学生志愿者辅导作业,有舞蹈老师带着旋转,烘焙课飘出甜香。最特别的当属新设的“小小志愿者”课程,孩子们学着老师的模样整理图书角。
“课时更丰富,课程更多元”是十年迭代的承诺。当心理老师引导孩子画出“爸爸的矿灯”,当爬宠课堂惊起雀跃的欢呼,双职工王师傅在意见簿上写道,“孩子说暑假比上学还精彩。”十年培育的不只是知识,更是善意的循环,首届营员如今已站在讲台,教新一批“矿宝”写安全家书。
空巢变“暖巢”的亲情密码
“张姨,今早按时吃药了吗?”每月初,刘欣的电话总会准时响起。2015年,当张传凤老人的房门被8名志愿者轻轻叩开,这位独居老人的生命轨迹悄然改变。260余次通话记录背后,藏着无数次提水清扫、换灯泡修家电的日常关怀。
仍记得2019年春寒料峭的清晨,杨洪燕从电话里的含糊话语中察觉异常。当志愿者破门而入时,崴脚的老人正扶着墙壁艰难挪动。送医路上那句“可不能靠着等好”,让张阿姨至今泪目:“这些年心里可暖了!”
十年间,志愿者们成了她生日宴上做长寿面的“闺女”,端午送粽子的“亲人”,儿子在视频里看着满桌佳肴哽咽:“家里有你们陪着老人,我放心了。”空巢的“巢”字,终被改写成门楣上热气腾腾的“暖”字。
南桑“花”开的暖情守护
从2024年7月开始,鲍店煤矿暖心志愿服务团队,一次又一次地踏上邹城大束镇南桑村的老巷,用实际行动将关怀与温暖悄然注入困境儿童的生命,为她们驱散生活的阴霾。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次去她们家的时候。”志愿者王晓红回忆道,眼中满是心疼,“姐妹花中的老大,贴心地给我们每一个人都端了一杯热水。那一刻,我既感动,又被她超出年龄的懂事深深刺痛了心。”定期电话交流、定时进家关爱、节假日走访慰问,让自幼失去父亲的庇护,母亲也杳无音信的三个孩子逐渐开怀。当生日歌在昏暗的土屋响起,烛光映亮孩子惊喜的脸庞。
如今志愿者刚进村口,最小的妹妹便像小鹿般飞奔而来。最近一次走访,墙上崭新的“学习标兵”奖状让志愿者泪光闪动,老大骄傲地讲述获奖经历,曾经蜷缩的脊背挺得笔直。志愿者们带来的不仅是文具衣物,更是穿透命运阴霾的光,“以后每年生日我们都来!”承诺声中,三朵格桑花正在荒芜处倔强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