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村煤矿综采工区会议室,主管工程师许利在该矿“技术主管讲知识”活动中,对单元支架使用管理规定的宣讲引来阵阵惊叹;在检修车间轰鸣的机器声中,劳模工匠结合自身经历讲述如何将理论学习转化为攻坚克难的锐利武器;在井口候罐室,一份份精心设计的“口袋书”让创新理论如春风化雨般融入日常点滴……这一幕幕场景,正是杨村煤矿精心打造“有生气”“接地气”“聚人气”宣讲阵地的生动缩影。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在矿山深处生根发芽?杨村煤矿以“三气”贯通之法,探索出了一条理论滋养人心、凝聚力量的坚实路径。
“有生气”:创新形式,让理论宣讲“活”起来。该矿立足基层实际,摒弃照本宣科的老路,不断丰富宣讲载体,采取文艺+文化+网络等形式,持续擦亮“百灵”宣讲品牌。将理论宣讲融入职工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中,先后推出快板、舞蹈、歌曲、快闪等一批有温度、能共情、接地气的文艺作品,不断增强宣讲的穿透力和感染力。通过广播、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媒体,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科学理论传播矩阵,实现网上网下共享、线上线下互动;各类主题鲜明的微视频、图文并茂的作品,将深邃思想巧妙融入生动故事,在矿区网络空间掀起学习热潮。形式之“活”如源头活水,持续为宣讲注入澎湃动能,让党的创新理论在矿工心中如春风拂面,入脑入心。
“接地气”:贴近矿心,让理论宣讲“实”起来。理论宣讲的生命力在于与矿山实际和职工心声同频共振。杨村煤矿坚持“从职工中来,到职工中去”,将宣讲的根须深扎于矿山沃土。宣讲团成员沉入一线,在生产车间的现场、在设备检修的间隙,用带着“煤味”的朴实语言,将理论宣讲精髓与安全生产、技术革新、降本增效等矿工最关切的话题紧密融合。宣讲内容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精准对接矿工所思所盼,围绕安全发展理念、智能化矿山建设、劳模工匠精神等核心关切点展开。他们创新推出“职工点单、专家配菜”模式,聚焦班组管理、技能提升、职业健康等热点,用“小故事”阐明“大道理”,用“家常话”解读“新思想”,让职工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矿井发展的宏伟蓝图,在每一次贴近内心的真诚对话中,转化为职工肩头沉甸甸的责任和脚下奋进的力量。
“聚人气”:凝聚力量,让理论宣讲“热”起来。宣讲的价值在于汇聚人心、推动实践。杨村煤矿以理论宣讲为强大引擎,着力点燃矿工心中的奋斗之火,将思想伟力转化为实干兴矿的强大动能。宣讲活动中,邀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获得者、两级公司劳模等先进典型纷纷登台,讲述他们如何攻克技术难关、实现安全生产,榜样力量激荡起矿区比学赶超的澎湃激情。宣讲的落脚点始终放在推动矿山高质量发展上,引导干部职工将理论学习成果融入岗位实践,转化为锐意创新、提质增效的自觉行动。综采工区以宣讲促安全,创新实施“党员安全责任区”管理模式,筑牢安全生产堤坝;机运维修队围绕“工匠精神”开展技能大练兵,涌现出一批技术能手。理论宣讲所激发的凝聚力与创造力,正持续转化为推动杨村煤矿迈向智能化、绿色化、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