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杨村煤矿始终秉持“保煤质就是保市场,提煤质就是增效益”的理念,将煤质管理视作生存“生命线”,通过构建源头控制、过程监督、精细管理“三位一体”的煤质管控体系,为“乌金”进行精雕细琢,构建坚实的煤质管理防线,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源头管控给“黑疙瘩”打好“底子”
该矿精准实施“一面一策”动态管理,筑牢煤质管控长效机制。生产过程中,强化源头管控,3336轨顺联络巷掘进时需截割2.8米矸石,经多次会商研究,将巷道坡度由5°提升至8°,通过优化层位减少割矸量;61702工作面53-54#架过6602F3断层,最大落差达1.8米,现场以断面溜头侧顶板为基准,向溜尾方向顺缓输送机,避免截割顶板灰岩,最大限度地减少割底量。
“针对工作面特殊状况,我们制定了飘刹刀专项措施,断层区段以上下盘顺输送机为主,整体保持8-10°飘刀推进,加速进入正常区段。”综采工区主管工程师许利介绍。
今年年初,该矿升级煤质管理考核制度,严禁随意留顶煤、严控割底量,全力保障煤炭发热量。在4703工作面,每个支架均配备高清摄像仪,实时监控采煤机滚筒升降及顶底板变化;通过优化采煤工艺,及时调整俯仰采角度、严格控制采高、合理调整层位,减少架间漏矸,避免矸石混入煤流影响质量。7月份,原煤发热量较6月提升近14%。
优化流程让“乌金”炼出“成色”
在运输环节上,该矿坚持精益求精,根据生产任务及煤、矸流量精准匹配运行速度,安装回程胶带智能清扫系统,提升运输清洁度,消除托辊煤泥附着。严格落实煤仓放煤安全管理规定,强化煤仓与给煤机安全管控,从源头遏制水煤、大块矸石混入,有效降低矸石混入率,确保煤质稳定。
在洗选环节,该矿持续优化TDS运行参数,提升X射线煤矸识别精度,使分选后矸石含煤量控制在3%以下。同时,加强员工技能培训,规范岗位操作标准,为提升生产效率与煤质筑牢基础。
全链提质为“好煤”擦亮“招牌”
为落实“增储保供”年度重点工作,该矿不断完善煤质全流程闭环管理,创新“多挂快发”模式,将装车周期缩短30%。以“三零”工程为抓手,压实区队责任、强化煤质考核,1-7月份,组织调度室、综采工区等部室开展落煤点现场巡查8次,发现问题及时联动整改。在巷道开拓煤质不稳定期间,安排专人23次挑拣混块煤中杂物,累计清理4000余公斤,有效提升煤质品相,赢得市场与客户认可,并新增4家战略客户,带动溢价率提升8%。
“今年以来,杨村煤矿的煤场环境的改善、服务的贴心、工效的提高,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运煤司机们说道。
该矿以标准化煤场建设为契机,统筹推进煤仓智能化改造、块煤棚建设、洗车台及照明线路改造、消防设施升级等重点工作,在煤场入口、功能区衔接处等关键位置增设道路指示牌、更新煤棚标识,以规范有序的布局展现良好的管理风貌,提升煤场的外在形象与内在管理水平。同步推进“司机驿站”建设,配备常用药品、网络设施、饮用水及食品,解决运煤人员“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等问题,以优质服务提升客户体验与矿井美誉度,为煤炭运销提供坚实支撑。数据显示,连日来,该矿煤炭日均发运量同比增长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