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煤矿不能光凭力气,更要用巧劲+创新!”近日,在鲍店煤矿泰和书院,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矿军的一席话,引来现场近百名职工的阵阵掌声。这场别开生面的“惠工同行 与你有约”职工大思政课,让劳模工匠走上讲台,用“乡音土话”讲透“大道理”,将理论宣讲与“幸福食堂、幸福公寓”主题实践相结合,是该矿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品牌的最新实践。
劳模上讲台,用“矿工话”讲透“大道理”
“记得第一次下井时,老班长手把手教我检查瓦斯浓度的场景至今难忘。”山东能源集团劳模、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冠军辛程,讲述了自己从普通矿工到参加第十六届“陕煤杯”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瓦斯检查工比武,一举夺冠的成长历程。他的讲述朴实无华,全是井下工作的亲身实践,却让在场职工听得入神。
与传统的思政课不同,该矿让一线劳模当主角,用“乡音土话”讲述创新故事。两位劳模用朴实的语言,讲述技术创新、攻坚克难的经历,用现身说法诠释对“工匠精神”的理解。课后,综采二区青年技术主管贾少雄说:“劳模的故事让我明白,只要肯钻研,人人都能成才。”
课堂变论坛:职工抢话筒讨论"燃"爆现场
“什么是新时代的矿工精神?”“如何立足岗位践行‘三种精神’?”在“劳模精神大家谈”环节,主持人抛出问题后,在场职工争相举手发言。有的说“要像劳模那样精益求精”,有的认为“要敢于创新”,还有的提出“要重视安全,不安全不生产!”......这种互动式教学,让思政教育从“你说我听”变成了多维交流“大家谈”。
“我们改变了过去‘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让大思政课更‘接地气’‘有生气’,让更多的职工参与其中。”该矿党群工作部负责人介绍,通过设置有奖抢答、共同讨论等环节,鼓励职工谈体会、说想法,让思政教育真正入脑入心。今年上半年,这种互动式思政课已在该矿开展15场,参与职工达1500余人次。
薪火永相传:劳模签约开启人才培养新篇章
如何最大化释放人才效能,推动区队培养的技能人才反哺团队、助力职工长效发展?该矿创新思政课实践,推出技能人才与区队签约共建模式,以机制保障人才红利共享。
在庄重的签约仪式上,张矿军与运搬工区、辛程与通防工区分别签订《高技能人才技术攻关服务协议》。这一纸合约不仅承载着“传帮带”的优良传统,更标志着人才培养模式的全新升级——从“一对一”的师徒传承迈向“团队带团队”的系统培养。根据协议,两位劳模将带领各自创新工作室和工区组建技术创新团队,每年培养3-5名技术骨干,实现技能传承的规模化、系统化。
实事暖人心:职工点单马上办
思政教育不仅要“入心”,更要“见效”。在“‘食’刻有你、‘宿’说幸福”和美家园建设大家谈环节,现场职工提出了近50余条意见建议,采取匿名投票的方式投入“微心愿意征集见箱”,都被认真记录下来,列入整改清单。“早餐能不能增加粗粮品种”“公寓门禁系统该升级了”......这些看似细小的问题,职工食堂和泰和公寓相关负责人进行了现场解答,同时,畅谈了增设“金牌厨师窗口”、增加“劳模工匠公寓”和“探亲房”,不断改善职工食宿条件的打算。
据了解,该矿聚焦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好“码上办”民生服务平台、暖心志愿帮扶、“1+1+N”联系服务职工群众“三大载体”,每年实施“10+N”民生实事工程,目前已经办结增加班车频次、优化班车路线,提供胶靴洗刷、烘干服务,安装自动售卖机,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提高胶轮车运输效率等实事,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该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许金巨表示:聚焦“幸福食堂”“幸福公寓”创建提升活动,多维发力、惠民便民,通过把大思政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让职工真正感受到教育的实效,不断提升职工的幸福感、获得感。
“理论宣讲+技能提升、课堂教育+井下实践、思想引领+民生改善”该矿以“三个结合”推动大思政教育润物无声、走深走实,重点打造“劳模宣讲团”“技能实训平台”“民情‘码’上办”三大平台,形成三位一体思政教育长效机制,让新时代产业工人思想政治教育在矿井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