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营盘壕煤矿紧紧围绕“降成本就是增效益、降成本就是涨工资”理念,在开源节流、降本提效方面多措并举、精准发力,聚焦电力消耗“节流”核心,构建起“技术+制度+管理”立体节电模式,让每一度电都用在刀刃上,为矿井降本提效筑牢根基。
改造创效:省下百万电费
井下涌水的“清浊分离”,成为该矿节电改造的“标杆工程”。今年以来,对2102工作面和2202泄水巷等12个地点的涌水实施精准分流——清水与浊水分道而行,其中一部分实现井下复用,另一部分排至中央三环水仓及内、外环水仓后直送地面处理站,彻底绕开了井下矿井水预处理系统。
这一“分流”带来的节电效益十分可观:仅井下预处理系统的提升泵每年就能节约电费约300余万元;更重要的是,三台主排水泵因专排清水,磨损大幅减少,每年节约维修费约30万元。工程不仅缓解了预处理系统压力,还为后续清水深度处理铺平了道路,实现了“节能+护机”的双重收益。
制度控耗:掐断浪费源头
“冗余设备非生产时段必须停运,照明用电按需开启,避峰填谷措施刚性执行……”这些细化到岗的规定,源自矿上出台的《综合节电管理考核办法》。为从根本上杜绝电力浪费,机电管理部以制度为“硬约束”,在保障生产生活正常运转的前提下,明确“能省则省、该停必停”的管控原则。
同时,修订后的电力市场管理制度强化了动态监督——每天专人核查停产检修停机时间,确保用电高峰时段“少用电”、低谷时段“高效用”,让“避峰填谷”从口号变为实效。通过制度兜底与精细化管控,矿井电力资源分配更合理,过去“长明灯”“空转机”的现象得到彻底根治。
流程增效:挤干无效耗电
节电降耗的“密码”,藏在每个生产环节的细节里。营盘壕煤矿从机电系统运行规律入手,让设备“满负荷、高效率”运转,最大限度减少无效耗电。
主井提升系统算准“效率账”:正常生产时按调度指令集中提升,用“满负荷”减少提升钩数,少一次提升钩数就节省约一百度电。副井提升系统守住“次数关”:井口安检员、信号把钩工严格控制提升次数,物料提升必须“配钩”,严禁空提空下,让每一次运转都“物尽其用”。主运输系统管好“皮带机”:借助煤仓缓冲作用,杜绝皮带机轻载、空转;皮带司机实时与采掘面联动,减少频繁启动及空转时间,让运输环节“不做无用功”。
提升到运输,每一项措施都瞄准“减少无效耗电”,让机电系统在高效运转中实现“节电不减速”。从技术改造的“一劳永逸”,到制度管控的“常态长效”,再到系统优化的“精打细算”,营盘壕煤矿用实打实的节电成效证明:节约的每一度电,都是看得见的效益;落实的每一项措施,都是对“降本提效”理念的生动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