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工程(安撤中心)立井检维修队坚持降本增效工作基调,锚定“精益管理、提质增效”核心要求,聚焦“降本不减质、增效不增耗”目标,从换绳设备维保、流程优化、技术革新及机制建设多方面发力,推动降本增效工作走深走实。
深化修旧利废,挖掘内部降本潜力
该队利用主体检维修工程施工间歇期,聚焦“废旧设备复活、闲置物资盘活”两大方向,构建全链条回收复用体系。成立“专项修复小组”,对回收上井的风动葫芦分类筛查处理,对进气管路因煤尘、油污堵塞的管路进行拆卸清理、经压力测试后重新密封组装,复用率提升至80%。配合厂家技术人员对履带齿轨车、液压调架装置采用“原理拆解+核心部件修复”技术路线,实现关键部件自主修复,大幅降低物资采购成本、对滑板采用先整形再除锈后焊接修复,确保即修即用。同步建立“设备修复管理台账”,明确可修复件与报废件标准。今年以来已累计修复各类设备及器材120余件,节约采购资金约55余万元。
优化作业流程,提升整体工作效能
结合主体井筒检维修施工专业特点,该队将以往“班组申报—队部审批—指派维修”的三级响应流程,简化为“故障实时报备+专人精准跟进”,平均响应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1.5小时,有效保证了生产接续。推行“工具箱定置化管理”,按作业类型提前配齐常用工具,避免重复领取与闲置浪费,工具损耗率下降20%。明确电工、维修钳工、行车司机等岗位“交叉作业责任清单”,减少工序衔接等待时间,单次检修作业时长平均缩短1小时,推动各环节“瘦身提速”。
鼓励技术革新,以小改小革赋能增效
该队积极引导班组职工立足岗位创新创效,针对立井井筒临时检修施工平台搭设受限问题,自制“快速捆绑装置”,使用扁平带与扁铁通过链接扣一体安装,平均2分钟即可完成一组架板固定,同步提升井筒施工安全性。针对电动工具因使用频繁导致接头破损等安全隐患,改进设计可拆卸式航空对接插头,施工现场仅需一条电源线即可实现多种类电动工具切换使用,改造前单次切换平均耗时3-5分钟,改造后仅需30秒,作业效率提升40%-50%,既节省工器具更换时间又保障使用安全。
健全长效机制,巩固降本增效成果
该队定期组织施工总结征集评比活动,通过“采纳即奖励、落地即兑现”的市场化激励模式,鼓励全员参与施工工艺优化革新。依托公司创新工作室创新增效成果奖励机制,将合理化建议、小改小革及自主提案改善上报公司评审,激发职工参与主动性。通过机制化保障,让短期成效转化为长期效益,为区队降本增效常态化开展持续注入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