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料堆里淘出‘金疙瘩’,修旧利废挣回‘零花钱’。现在大伙儿算得清这笔账,节约的积极性就像添了柴的火苗,越烧越旺!”兴隆庄煤矿职工拿着刚到手的创新创效奖品,脸上的笑意藏不住。今年以来,该矿以降本增效为主线,打出精细管控、自修创效、全员参与的“组合拳”,让“省下来的就是赚来的”成为全员共识,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精细管控铺好“责任路”,闭环管理划准“航向标”
“每月初领到成本指标,就像揣着一本‘家庭账本’,哪项该省、哪项要控,心里门儿清。”这是该矿职工对成本预算管理的直观感受。他们将成本指标按月份“拆分成段”、按岗位“分到人头”,打造“月初定目标、月中强督导、月末严考核”的闭环管理链条。让职工干劲足的是,成本节约成果直接与收入挂钩,成本节约奖、创新创效奖等“真金白银”的激励,让“节约有奖、创效有得”从口号变成了看得见的实惠。
维修团队架起“省钱桥”,旧件新生变成“聚宝盆”
在该矿生产服务中心机修车间,2名技术骨干带领5名职工正围着一台侧卸装岩机忙碌着。“以前这台设备坏了只能请外援,现在咱们自己动手修,不仅省下外修费,还能拿维修质量奖励。”维修员工擦了擦手上的油污说。他们创新的“专业主导+业余补充”维修模式,就像给设备运维安上“双引擎”——专业队伍保技术、业余力量补人力,既让设备完好率“蹭蹭涨”,又让外修成本“往下降”。截至目前,维修团队已让数十台“待修设备”重新上岗,成了名副其实的“省钱能手”。
全员创效激活“一池水”,小改小革攒出“大效益”
“你看这堆边角料,在别人眼里是废料,在我们这儿可是‘宝贝’。”拣选人员指着分类整齐的回收物资说。这是他们发起的“五小创新”活动,让职工们成了废料堆里的“寻宝人”——旧螺栓重新套丝、废锚杆改造成水管钩、水管除锈疏通、磨损溜槽修复后再利用……这些“变废为宝”的操作,仅今年上半年就少花了20多万元材料费。不仅如此,维修质量、维修效率奖罚制度的设立,让“修好一台设备、挣回一份奖励”形成良性循环,就像滚雪球一样,把点滴创效聚成了可观效益。
观念转身打开“新窗口”,内生动力催开“丰收果”
“以前觉得‘节约是任务’,现在明白‘省材料就是挣工资’。”从“要我节约”到“我要节约”,职工观念的转变,让成本控制从“阶段性攻坚”变成了“日常习惯”。在精细化管理的“指挥棒”下,班组主动算成本账、职工自觉捡边角料的场景随处可见。就像该中心负责人说的:“现在不是‘少数人干、多数人看’,而是‘人人想办法、个个出力气’,这种内生动力,才是最管用的发展引擎。”
如今的兴隆庄煤矿,各单位从车间到班组,从管理人员到一线职工,都成了降本增效的“主角”。一个个创新点子、一次次修旧利废、一笔笔节约账目,正汇聚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让“节约创效”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结出更多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