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庄煤矿把警示教育作为提升干部职工安全意识的重要手段,着力构建起“意识唤醒—能力提升—制度约束—文化浸润”四位一体的立体化警示教育防御体系,为矿井筑牢坚实的安全屏障。
高擎思想“警示灯”,破除麻痹侥幸“迷障”。该矿将筑牢全员安全思想防线作为警示教育的首要任务,以强烈的视觉、听觉和心理冲击,破除习以为常的麻痹思想和心存侥幸的“经验主义”。摒弃枯燥说教,运用VR虚拟现实、3D模拟等前沿技术,高度还原历史上典型事故发生的瞬间场景、关键环节失误和惨痛后果。让职工身临其境感受违章操作带来的毁灭性冲击,将“别人的事故”转化为“切肤之痛”,深刻烙印“安全红线不可触碰”的敬畏之心。组织专业力量,对精选事故案例进行“庖丁解牛”式深度剖析,不仅揭示直接原因,更着重挖掘深层次的管理漏洞、系统缺陷、行为习惯和思想根源,通过专题研讨会、班前会深度讲解、制作剖析报告等形式,引导全员由表及里反思“为什么会发生?”“我们是否存在类似风险?”“如何彻底杜绝?”,实现从“看热闹”到“照镜子”的认知升级。在井口、走廊、候罐室、区队会议室等关键场所,设立事故警示牌、安全文化长廊,滚动播放警示教育片,利用矿内媒体平台定期推送警示案例和安全箴言,营造“抬头见警示、处处闻警钟”的浓厚氛围,让安全警醒如影随形。
锤炼应急“真功夫”,打通避险求生“末梢”。该矿将提升全员风险辨识与应急处置实战能力作为核心环节,变被动警示为主动防御。基于警示教育案例库,系统梳理提炼各岗位、各环节、各系统易发、高发的风险类型及征兆,使职工对自身岗位的“雷区”了然于胸,掌握“风险在哪里、表象是什么、如何早发现”的关键技能,提升超前预判和主动避险能力。开展高度逼真、无脚本的应急处置实战演练,随机设置故障点,重点检验班组长指挥决策、职工自救互救、设备设施操作、信息传递汇报等关键环节的熟练度和协同性,并通过复盘推演查找短板,持续优化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定期组织自救器盲戴、创伤急救、避灾路线快速识别等专项技能比武,确保在极端情况下,每一位职工都能成为守护自身和工友生命的“最后一道屏障”。
扎紧制度“铁篱笆”,构建闭环管理“盾墙”。该矿着力构建以案促改、以教促管的制度保障体系,建立警示教育揭示问题与现场隐患排查治理的强制关联机制。针对案例暴露出的管理漏洞、设备缺陷、规程缺陷等,立即启动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实行“隐患溯源—责任倒查—整改督办—效果验证”的闭环管理,确保同类问题不再发生,将事故教训切实转化为消除系统风险的硬举措。利用智能视频监控、人员定位等技术手段,对高风险作业环节进行重点盯防,对警示教育强调的典型违章行为实施智能识别和自动报警。同时,将警示教育成效纳入各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的核心内容,对因警示教育不到位、同类问题重复发生、应急处置不力等导致险情或后果的,实施严肃的责任追溯,不仅追究直接责任者,更要倒查管理责任、培训责任和监督责任,确保警示教育真落地、见实效。
涵养安全“新生态”,培育遵章守纪“沃土”。该矿将安全意识和行为准则内化为全员的文化自觉与行为习惯,营造“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时时想安全”浓厚氛围。在全矿大力选树和宣传在风险辨识、隐患举报、应急处置、遵章守纪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安全标兵”和“示范班组”。用身边人、身边事生动诠释安全价值,发挥正向激励的“灯塔效应”,引导全员见贤思齐,自觉向安全标杆看齐。开展“家属安全寄语”、“亲情助安座谈会”、“井口送温暖嘱安全”等活动,将职工家属纳入警示教育体系,用亲情的纽带和家庭的期盼感化职工,筑牢“一人安危系全家”的情感防线,激发“我要安全”的内在动力。畅通职工参与安全管理的渠道,鼓励职工举报隐患、提出安全改进建议,对有价值的举报和建议给予相应的奖励,营造“安全人人有责、成果人人共享”的共同体意识。通过安全文化长廊、安全主题征文、安全演讲比赛、安全文艺汇演等多种载体,持续传播安全理念,使遵章守纪成为根植于心的文化基因和无需提醒的行为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