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杨村煤矿大力实施“人才强企”工程,不断完善高校毕业生关怀和培养机制,实施“制度筑基+能力锻造+人文浸润”三维培养体系,持续提升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能,促进快速成长成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能。
制度筑基 双轨培养激活成长动能
该矿构建“管理+技术”双职业发展通道,制定下发《高校毕业生见习期考核管理办法》,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强多方面素质提升,不断优化管理流程,明确管理方法,落实管理责任,严格考核标准,每月根据出勤、入井、工作质量、学习效果、月度总结、隐患排查、基层考核等内容逐项进行考核,对入井超过规定、创新创效等效果进行加分,积极为各类人才成长进步搭建平台,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政治成熟、业务精通、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年轻干部,确保人才能够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同时,建立健全人才激励和淘汰机制,将新入职高校毕业生纳入后备人才库进行管理,为其精准规划管理与技术两条职业发展路径。“双通道”模式,让大家拥有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打破了人才晋升的壁垒,拓宽了发展空间,让他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中得以展翅翱翔。
能力锻造 赋能理论实践双向跃升
该矿创新举措,大力推行高校毕业生下沉基层一线锻炼计划,要求大家在入职首年必须深入基层一线,精心规划采煤、掘进、辅助轮转路径,为每一位高校毕业生建立专属“成长档案”,详实记录其工作、学习与思想动态。见习期满,组织笔试、实操、测评、谈话等多维度考核,让大家在理论和实践中提升综合能力,全力锻造复合型人才。
在高校毕业生座谈会上,见习高校毕业生王欧文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时谈道:“在辅助区队见习,让我拓宽了视野,锻炼了沟通能力,提升了决策素养;深入区队后,我把书本知识运用到井下现场,主动与工人融为一片,拜他们为师,从而快速掌握了大量实用技能知识。”
人文浸润 暖心工程增强组织黏性
该矿坚持人才培养从入矿开始,做到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关怀、文化上熏陶,构建“红色铸魂+志愿服务+青年联谊”三维文化生态,为企业留住了“人”和“心”。在国庆节、建军节、“五四”青年节等节日期间,组织新入职高校毕业生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主题团日活动,激励大家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立足岗位、无私奉献,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以“志愿服务”培养“奉献精神”。矿井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精神,以满足职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志愿服务有机融合安全生产、经营管理、降本增效等活动,形成了志愿服务的团青特色、团青风格,彰显出具有新时代煤矿特色的青春风采。
以“青年联谊”培养“凝聚力量”。为积极拓宽新入职高校毕业生的交友空间,缓解交友、恋爱、婚姻的压力,该矿多频次举办线上线下联谊会、相亲会,为其组建家庭、扎根企业牵线搭桥,让青年人才时刻感受到工作受重视、生活受关怀、未来有期盼,在企业安稳扎根、安心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