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部《浪浪山小妖怪》登顶中国影史国产二维动画电影票房冠军,成为大家口中热议的话题。影片中小猪妖怀揣梦想,与伙伴组成“草根取经团”,通过坚持和努力活出自我的经历引发了全网共鸣,那句“我想离开浪浪山”的呐喊更是戳中了无数打工人的心。
在兴隆庄煤矿,这座“浪浪山”却是广大职工扎根深耕的沃土。在这里,没有“被当猪毛刷”的压榨,只有“修炼成精”的舞台;没有“熊教头式”的打压,只有“你的建议矿井买单”的实干文化;无需担忧“山外还是山”,因为这座山足以托举每个平凡人的“英雄梦想”。
浪浪山的温度:矿井里的民生“恒温工程”
井口设立暖阳阳志愿服务站、台球室和健身房搬进职工公寓、为退休职工定制专属纪念品……兴隆庄煤矿将“我为职工办实事”融入“民生工程”的每一处细节,不断提升职工的生活品质,正如“小猪妖”归家时母亲的亲切关怀,让矿井不仅是职场,更是“此心安处”。
“辣子鸡、狮子头、酥鱼锅……这可都是咱下井人爱吃的硬菜,再喝上碗热乎汤,别提多带劲了。”刚刚上井的综采一区职工小刘笑着说。
职工呼声视为第一信号、职工需要视为第一选择、职工满意视为第一标准。兴隆庄煤矿积极打造独具特色的“矿山舌尖文化”,扎实推进“幸福食堂”建设,增设“金牌厨师服务窗口”,每周推出拿手特色菜品,开设清真窗口、小炒窗口,推出6个家常大锅菜,“10元自助餐”新增夏季菜品,早餐新上锅贴、蒸饺、韭菜盒、枣糕等,让职工们吃得健康、吃得满意,持续提升职工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为解决职工暑期面临“神兽出笼难看管”的难题,该矿工会精准制定“驯兽计划”,开设两期硬笔书法、绘画、声乐、手工DIY等课程组成的“暖心小课堂”,组织孩子参加植树、参观、送清凉等活动,让“小神兽们”学知识、长见识、过充实,让家长们能够安心上班、放心工作,使“美好兴隆一家亲”成为“全员幸福”的绚丽底色。
在14名新入职高校毕业生走进兴隆庄煤矿的第一天,该矿“暖阳阳志愿者”早早等候在大巴车前,从行李搬运、登记入住,到餐卡办理、环境熟悉,为他们提供“一站式”服务,配备“入职能量包”等生活用品,营造舒适温馨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大家感受到“家”的别样温暖,在这座“浪浪山”能够大展拳脚、尽展其才。
浪浪山的厚度:人才培养的“七十二变舞台”
每个小妖都有一颗英雄梦,而在兴隆庄煤矿,每名职工都是各自岗位上的“超级英雄”。这座“浪浪山”上,有着管理、技术、技能人才三通道的晋升之路;有着三名“大国工匠”带头引路的行业典范;也有着为年轻人才量身定制的职业生涯规划,成长路径如“小雷音寺的编制梦”般清晰,却更加触手可及。
VR模拟实操培训室的虚拟场景培训、深夜35kV变电所内围绕升级改造的青工微课堂、“美好智汇厅”里围绕成果转化的激烈讨论……这座“浪浪山”以“文化承才”为基岩,“菁英育才”为脊梁,“淬火选才”为险峰,“精准用才”为矿脉,“聚心留才”为沃土,通过政治引领与文化浸润锻造人才生长的立体生态圈,通过“自选式拜师”“3+3青年陪练”等模式精准滴灌每一株新苗。
依托“全员竞赛”“全员创新”工程,他们为职工搭平台、建擂台、筑舞台,常态化开展采煤机司机、综掘机司机等工种的比武竞赛,以理论+实践的“组合套餐”,促进全员共同进步。同时,发挥18家劳模创新工作室优势,组建“创客联盟·众创空间”,让想干事、能干事的职工组成“取经团”,打造专业互通、资源共享、成果共生、价值共创的“破壁熔炉”,使人才梯队更高效、更全面。
高度重视班组这一最小单元,连续七年举办美好兴隆班组长节,打造具有一流职业素养、一流业务技能的班组长队伍,开展“携手并进·聚力共赢”团建活动,组织60名优秀班组长奔赴青岛一汽公司、红领集团等地参观学习先进生产经验,感受智能化生产水平,强筋骨、提素质、激活力,持续提升班组建设。
在兴隆庄煤矿这座“浪浪山”上,人才培养的脉络如同山脉般纵横交错,每一道沟壑都镌刻着匠心与创新的印记——它以制度为峰、人文为谷、创新为脉,将矿山熔铸成“人才的大学校、锻造的大熔炉”,当64.9%的高技能人才比例如林海翻涌,“大国工匠”的星火渐成燎原之势,这座山便不仅是能源的脊梁,更成为行业人才生态的“活标本”。正如一位老矿工的笑谈:“年轻时总琢磨‘山后面是啥’,如今懂了——山后面,是更多想走进来的人。”
浪浪山的广度:成长何须“翻山越岭”
《浪浪山小妖怪》的导演於水说:“不同的人,心里有不同的浪浪山。”困住人的从来不是“山”,而是那股“想试试”的勇气。兴隆庄煤矿的强大凝聚力正源于此,他们倡导“在地发光”理念,让众多人才在“浪浪山”实现“自我取经”,形成“非西天亦可成佛”的价值认同。
从“大国工匠”高兴亮拒绝德国专家的高薪聘请,扎根矿井采煤机维修30余年;到“匠三代”刘海峰在全员岗位技能大比武中摘得桂冠,从“刷锅小妖”蜕变成行业“齐天大圣”;再到现如今众多新入职大学生选择留矿,在百米井下用汗水书写自己的“取经路”,这一切似乎都在诠释着答案。
“在我的印象中,煤矿企业可不是这样子的。在这里,井下生产是‘无人驾驶’的,草根新手都是有机会成为‘明星大拿’的,生活上的任何需求都被安排得妥妥当当的……智变、暖心、文化厚重,是我对这座矿井的第一印象。”2025年新入职高校毕业生李东霖在新生欢迎会上说。
“中国矿井排头兵”的称号熠熠生辉,三名“大国工匠”的星火代代相传,全员创新的基因蓬勃涌动……经过44年沉淀的兴隆庄煤矿,在几代兴隆人的辛勤耕耘下,凝练出“理念铸魂、制度塑形、创新强基”的强大文化力量,而无数矿工在百米巷道的每一步踏实前行也与小猪妖的西行之路不谋而合。二者以不同时空的奋斗轨迹共同诠释了:“山”的巍峨不在其名,而在翻越者赋予的意义,“矿”的丰饶不在其藏,而在开采者注入的光热。
此山非彼山,此处是吾乡。兴隆庄煤矿这座“浪浪山”,没有“大王的陷阱”,只有“大圣毫毛”化作的机遇;没有离乡的挣扎,只有深耕的底气。它用温度渗透着人文关怀,以厚度支撑“七十二变”的成长,凭广度承载“小妖怪”到“大圣”的信仰。在这里,每个“小猪妖”都是主角,不必离开,因为兴隆庄煤矿这座“浪浪山”因你而巍峨,这里自有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