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末伏和“秋老虎”的双重叠加使得酷暑的热浪依旧灼人。
在兖州矿区邹南县(线)段,物流公司铁路分公司工务段的铁路职工正顶着烈日在铁路线上巡视,查看钢轨有无胀轨跑道等不安全因素。
“杜工长,东滩线,13时36分,轨温为52℃,达到警戒值,请安排高温巡视!”在铁路分公司工务段综维工区,值班室内电话里传来了调度员急切的声音。“马上安排高温巡视!”接听电话的杜克干脆利索地回应道。他放下电话,立即组织工区职工马兆喜、刘清春、孔瑞、黄杰、等人上道开始高温巡视。
根据铁路安全规定,当室外气温超过35℃或者钢轨温度达到50℃以上时,炙热的钢轨有可能因为温度过高而出现胀轨跑道的“病症”,进而影响铁路的行车安全。因此,在一天中最热的时段,总能看到兖州矿区铁路线上铁路职工来回巡检的身影。
14点20分,因为持续高温,钢轨的轨面温度会比日常室外气温高10℃—20℃,此时铁路轨面温度已达到57℃,杜克一行正在对尖轨、心轨等道岔薄弱处、钢轨接头、扣件压力钢轨焊缝处等逐一进行安全检查。
“今天我们的主要作业任务是对线路进行起道捣固作业。作业过程中,不管天气多热、温度多高,我们所有上线人员都必须严格按标准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听从工长指挥,做好呼唤应答,正确使用工器具,保持好安全的距离,做到自保互保。因为工区和我们作业场所一般都有很长的距离,我们还要备足个人当班的饮用水,做好个人的防暑降温工作,对线路高低水平不良处逐一进行了治理,实现当天的安全生产,保质保量完成线路养护作业任务。”线路工马兆喜边说边走在一望无边的铁路线上,大滴的汗珠顺着瘦削的脸庞砸在石渣上、轨枕上,泛起一丝白烟。
笔者在现场看到,草帽、工具包和大水壶,是奋战一线铁路坚守者的标配,为了避免晒伤,他们穿着长衣长裤。毫无遮拦的户外,极高的温度令人感到呼吸困难、生理不适。整个线路区段犹如一个大蒸笼,不到20分钟,杜克和工友们已是汗流浃背。被汗碱包裹着的工作帽、汗水从脸颊、脖颈、后背滴滴答答滑落下来。但大家那坚毅的眼神、沉稳的步伐,似乎早已忘却了这热和暑,弯腰敲打螺栓、测量轨距水平,趴在钢轨上观看方向,大家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个细节的检查。
杜克所在的工区是工务段综维工区,工区共15名职工,主要负责兖州矿区邹南线、东滩线、大机线、总库线等线路的铁路维修工作。工区管辖正线里程20余公里,他和工友在一天中最热的时段巡线,每周要在铁路线路上行走200多公里,高温酷暑未曾间断,常年黑黝黝的肤色是他们的“勋章”,高温下,瘦削而坚毅的背影不断向着下一个铁路公里标前进、出发!
“兄弟们,多喝水,感觉不舒服的就停下来休息会儿歇口气,我这儿有藿香正气水。”杜克对正在巡线的同事关切地说。铁路沿线没有一棵树,他们累了只能在烈日下休息一会儿。
汗水浸透的衣衫,勾勒出最美的身影,正是这一幕幕场景,见证了高温“烤”验下铁路职工的使命担当。他们是高温下的“炎”值担当,更是铁路物流运输事业奋斗与坚守的实力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