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老李画的漫画,把违章操作的危害讲得明明白白,比规章制度好记十倍!”在兴隆庄煤矿,用漫画讲安全已成为常态,安全要点在生动的笔触下烙印在每一位矿工心中……这是该矿创新安全管理模式的一个生动缩影,通过情感维系与制度保障双管齐下,为矿井安全生产筑牢了坚实防线。
亲情为钥 开安全心门
井口的电子屏幕上,滚动播放着职工子女的安全寄语:“爸爸,我和妈妈等你平安回家吃饺子!”稚嫩的声音里饱含着期盼,让每一位下井职工都心头一暖。这是该矿搭建“亲情疗愈站”的重要一环,用亲情的力量为安全工作注入温暖而持久的动力。
“安全家书”传深情。该矿征集数百条家属寄语视频,在班前会循环播放。熟悉的面孔、朴实的叮咛,将“要安全、保平安”的信念在职工心中愈发坚定。“以前总觉得安全是任务,现在才明白,这是对家人最实在的承诺。”一位老矿工看完妻子的寄语视频后红了眼眶。“千米巷道”体验行。家属在脚步丈量中亲身体验井下环境,增加彼此的理解与支持,引发的情感共鸣,让安全理念悄然生根,筑牢家庭安全防线。“心灵驿站”解心忧。心理疏导室常年“在线”,提供个体咨询、家庭治疗、小组心理治疗等多元服务,为职工构筑坚实的心理健康屏障。
机制为基 织安全网络
如果说亲情是安全管理的“柔”力量,那么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就是“硬”保障。兴隆庄煤矿构建的“全周期+全链条”安全管理体系,按“年主线、季主题、月重点、周活动”层层推进,这套“组合拳”让安全管理既有规划,又有抓手。
创新开展一系列特色活动:党员责任区“亮身份、比作为”,让党员成为安全先锋;网岗哨“零点”夜查,紧盯薄弱时段不松懈;群监员“安全卫士”大比拼,激发基层监督活力;
职工诚信积分“安全存折”更是让安全管理有了“硬杠杠”。该矿将职工的行为规范与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深度融合,每一次规范操作、每一条安全建议都能转化为积分,现在大家都盯着‘安全存折’,比着学安全、守规程,氛围特别好。一位区队负责人介绍说。
在此基础上,为隐患治理拧紧“三道保险栓”,构建起“源头防控—快速清零—全程可控”的完整体系。严格执行“小隐患不过班、大隐患不过天”的清零原则,每一处隐患都有专人跟进、专人处置,形成了闭环管理。“以前查隐患是‘雨过地皮湿’,现在是‘钉钉子’,不解决绝不放手。”安全监察处的工作人员说。这些活动让安全责任从文件上走下来,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环节,形成了“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都是安全员”的良好局面。
科技助力 固安全素养
“以前培训是‘大锅饭’,现在是‘自助餐’,咱缺啥补啥!”一位矿工指着手机里的3D事故模拟动画说道。该矿依托VR事故体验舱、井下实操基地,将“搬运设备伤人”“顶板坍塌”等风险场景转化为沉浸式教学,实现精准滴灌,矿工们在模拟环境中亲身体验违章操作的后果,印象格外深刻。
“码上安全”平台的推广,则让隐患排查上报变得高效便捷。职工们发现身边的安全隐患,只需用手机拍照上传,系统就会自动流转到相关班组。班组整改后上传整改照片,区队分管安全负责人确认后,隐患排查人就能获得奖励。这一流程极大地精简了环节,让“人人查隐患”从口号变成了现实。
在兴隆庄煤矿,“人人都是安全员、人人都是监督员”的氛围日益浓厚。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严抓薄弱人物、薄弱时期、薄弱区域,通过“网岗哨协+职工代表”联动,广泛开展“我为安全把好关”“青安岗员在行动”“职工代表巡视”等活动,“拉网式”“地毯式”的隐患排查整治已成常态。
从亲情的温暖叮咛到制度的刚性约束,从传统的经验管理到现代的科技赋能,兴隆庄煤矿用创新与坚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安全管理之路。在这里,安全不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融入日常的习惯;不再是单向的要求,而是全员的自觉追求。这座矿山的每一寸巷道里,都涌动着对生命的敬畏、对家庭的责任,更彰显着矿井对职工的关怀——这,正是安全生产最坚实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