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精益工序定价系统,让杨村煤矿掘进工区全体职工从“要我干”变成“我要干”,全员工效提升11.2%。
职工们现在下班第一件事不是急着洗澡换衣服,而是拿起手机扫一扫二维码,查看当班收入。
“干多少活、拿多少钱,当天就能知道,明明白白!”刚升井职工张奇鹏笑着说道。
这种变化源于杨村煤矿推出的班组市场化分配体系创新,通过精益工序定价驱动,该矿成功构建了公平、透明、高效的分配机制,彻底点燃了工区工作积极性。
五级管理,责任到人,告别“大锅饭”思维
过去,煤矿井下工作难以精确计量,容易产生“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大锅饭”思维。杨村煤矿精准施策,构建五级管理体系,让每个岗位权责清晰。
“现在区长、值班副区长、验收员、班组长、核算员各司其职,谁干什么、谁负责什么,清清楚楚。”该矿运营管理部(督察办公室)副部长葛海峰介绍。
闭环管理流程让工作量和收入精准挂钩,验收员现场采集数据,班组长分配,副区长审核,核算员录入公示,区长监督终审。同时建立三级公示机制,公告栏公示全区所有人收入;微信群公示“班清班结”,职工发现问题时群内即时反馈,复核小组24小时内响应解决;张贴二维码,实现扫码即查,分配不再“黑箱”。
一位有着二十年工龄的老职工感慨道,“现在大家心里都有底了,只需要专心把活干好,不用担心分配不公。”
该方案实施后,分配准确率由95%提升至99.2%,员工满意度达99.7%,这种信任感进一步激发了工作积极性。
工序精细定价,干得多就挣得多,工人抢活干
杨村煤矿将工序价格制定精细化作为核心突破口,实现“一工序一单价”的精准计量。
“就像点菜一样,每道工序都有明确标价。”掘进工区技术主管田红亮打了个生动的比喻。“原来整体打包的掘进支护工序1820元/m,现在被拆分为割煤173.9元/m、挂网9.8元/块、打锚杆32元/根等独立工序。职工们可以根据自身特长和专业,选择擅长的工序多干一些,多劳多得。”
同时该单位还采用“工序耦合优化法”,针对前后逻辑紧密、操作连贯性强的工序链实施整合,消除冗余交接环节,提升作业效率。
“现在我们进行的崛砌水沟作业,过去要分接风水管路、卧底、支模板、浇筑4道工序,取消了工序间确认、对接等非增值环节,效率提升22.2%。”掘进工区检修班班长杨威表示“现在大家都抢着干活,因为干得多就挣得多。”
班清班结,工资日日清,干劲天天足
“过去纸质单据处理耗时长、易出错,往往一个月才算一次工资,工人积极性受影响。”掘进工区核算员王强说。“现在我们推行‘班清班结’,实现‘班清日结’。”
该矿依托“六精六提”融合信息平台,新增移动端录入功能,核算员使用防爆手机在井下就能实时录入数据,系统自动核算工资,一键生成报表,在办公室等固定场所,电脑录入则更加稳定可靠。灵活多样的录入方式,从分配审核到报表输出全流程自动化,耗时压缩80%以上,还增强了系统的适应性和可扩展性。
“以前要等到月底才知道挣了多少钱,现在当天就能看到收入明细。”青年职工李昱陶表示,“这种即时反馈让我们干劲更足了。”
数据采集时效性提升50%,分配效率提升66.7%,工区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
如今在该工区,工人们争相学习新技术、掌握多工序操作,为的是能胜任更多岗位,获得更高收入。这种“比学赶超”“多劳多得”的氛围,正是市场化分配体系带来的直接成果,杨村煤矿《以精益工序定价驱动煤矿班组市场化分配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课题成果获得山东省2025年度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
“我们将持续深化市场化精益化‘六精六提’融合管理,推动该成果向掘进、采煤、机电等全矿各领域延伸覆盖,为推进矿井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该矿总会计师、总法律顾问徐敬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