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晨光透过窗棂,洒在90岁陈秀英老人银白的发丝上。当她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拎着理发箱走进家门时,满是皱纹的脸上顿时绽开了笑容:“丫头,又麻烦你了!”
“奶奶,您别客气!今天想剪个什么样的发型?”刘艳凤快步上前,熟练地为老人系上围布,动作轻柔得如同对待自家的长辈。推子嗡嗡作响,银发徐徐飘落,在这个平常的日子,一场温暖的理发服务正在悄然进行。
这通服务的预约始于9月8日上午。当鲍店煤矿暖心服务志愿者协会接到陈秀英老人家属的求助电话时,雷锋理发服务队队员刘艳凤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任务。老人因行动不便已俩月未能出门理发,这把看似普通的剪刀,此刻承载着老人对整洁的期盼。
“姑娘,你们这服务真是想到我们心坎上了。”理发的间隙,老人的女儿忍不住感慨,“母亲年纪大了,出去一趟不容易,你们能上门服务,真是解决了大难题!让我们感受到了矿区对老年人实实在在的关爱。”
刘艳凤手中的推子轻轻划过老人的鬓角,她微笑着回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理发队就是专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服务的。”镜子里,老人原本凌乱的发型渐渐变得整齐利落,整个人都精神了许多。
一把剪刀、一个推子、一颗爱心,在雷锋理发服务队队员手中,简单的理发工具已成为传递温情的纽带。这支成立于2015年的志愿服务队,从最初的7人发展到现在的13人,用一把把剪刀剪出了矿区的温情网络。他们不仅定期在矿区的“康美驿站”为上井的一线职工提供义务理发服务,还经常走出矿区,前往周边乡村敬老院,将温暖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推子的嗡嗡声停止了,刘艳凤仔细地为老人梳理着最后一缕发丝。镜中的老人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她抬手轻轻抚摸着自己整齐的银发,连声称赞:“剪得真好,整个人都精神了!”
看着老人欣喜的模样,刘艳凤的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她想起队伍成立时的初心—为矿区空巢老人、留守家庭和特困职工解决理发难题。十年来,这把剪刀剪去的不仅是长长的头发,更剪断了老人们的孤独与不便;梳子梳理的不仅是银丝白发,更梳理出矿区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通过我们的服务,能让矿区的老人们享受免费入户理发,让职工师傅们以全新状态投入工作,再辛苦也值得。”刘艳凤道出了所有队员的心声。在这个看似简单的理发服务背后,是鲍店煤矿暖心志愿者对“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的生动诠释,更是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温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