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职工风采

鲍店煤矿:多维度深耕人才培养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作者: 张耀华   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10日

近年来,鲍店煤矿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动矿井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围绕高校毕业生管理考核与职工技能提升两大领域,构建起"机制健全、方式创新、激励到位"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分层分类施策,让各类人才在矿井建设中各展其才,为矿井发展筑牢人才根基。

健全考核机制,为高校毕业生成长"保驾护航"

高校毕业生是矿井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鲍店煤矿始终将其培养与管理作为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该矿秉持"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择优录取、激励约束;能进能出,人岗相适"四大原则,不断完善高校毕业生管理考核机制,从招聘录用、岗位分配到成长晋升,全程贯穿"以需定岗、以岗育人"理念,确保毕业生找到与自身专业、能力相匹配的岗位。

通过动态跟踪考核、定期座谈交流等方式,该矿实时掌握毕业生工作状态与成长需求,及时调整培养方向、解决工作难题。今年分到综采二区的见习大学生姜传文表示:"来到采二这一个月,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领导关心、师傅负责,我会以'空杯'精神继续学习,争取早日成为矿井建设的栋梁之材。"这种"精准化、个性化"培养模式,激发了高校毕业生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让他们快速融入矿井发展大局,逐步成长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新生力量。

创新"传帮带"模式,为职工技能提升"搭建平台"

该矿洗选发运中心创新推出"理论+实践""考试+考核""总结+激励"的"三加"式"传帮带"模式,全方位提升培养成效,激发职工内生动力。

在"理论+实践"环节,该中心结合生产需求,制定详细活动方案及考核奖惩办法,采取"一对一"形式与"双向选择"原则,让技术能手与职工结成"对子"。通过明确师徒职责、培养计划及考核标准,定期开展授课、思想交流与实践指导,让职工在"干中学、学中干",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操能力,有效提升业务素质与岗位技能。"考试+考核"环节聚焦过程管理,秉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定期开展理论与实操考试,检验职工知识掌握与技能应用情况。学习室配备丰富专业技术书籍与资料,并将实操考试成绩纳入个人绩效考核,让职工的努力得到认可与回报,激发"找差距、补短板"的热情。职工于召车说:"师傅教得好,徒弟乐意学,'出师'有奖励,大家都有干劲儿!"

"总结+激励"环节推行"日学习、周总结、月考核"制度,鼓励职工总结经验、相互交流。对"学而有成"的徒弟及师傅,给予物质奖励,并"优中选优"纳入先进评选、健康荣疗、班组长候选人名单重点培养。师傅李伯印欣慰地说:"徒弟带出来,师傅不仅没'饿'着,还能得奖励,这活谁能不爱做?"这为"传帮带"注入持久动力,营造出"崇尚学习、勇于担当"的浓厚氛围。

定制"成长菜谱",为新员工融入"加速赋能"

该矿综采二区针对新员工培养精准发力,以"让新员工尽快融入区队安全生产管理"为目标,为三名见习大学生定制专业对口的"成长菜谱",通过"井上+井下""生产+检修""管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助力快速成长。

培养规划上,该区根据新员工大学专业明确方向,由分管副区长和技术员牵头负责。定岗之前,按"不少于1年"原则,安排新员工到两个生产班和一个检修班轮训,主要工种培训不低于2个月、一般工种不低于1个月、生产班培训不低于3个月,确保全面熟悉区队工作流程。同时,利用下井间隙安排技术主管、技术员带领熟悉技术管理流程,逐步接手简单技术工作,实现"从理论到实践、从陌生到熟练"的平稳过渡。

现场教学方面,指定班组各岗点技师以上技能等级职工担任现场导师,要求新员工与师傅"同上同下"。生产班重点学习采煤工作面生产工序、生产系统、工程质量管控标准及特殊生产工序管理,掌握设备操作方法;检修班聚焦主要设备结构性能、检维修流程及完好标准,掌握检修基本技能。这种"手把手教、面对面学"的方式,让新员工在实践中快速积累经验、提升能力。

为保障培养效果,该区建立"正面奖励、反面考核"机制。每个培训阶段结束后,组织领导小组对新学员日常表现、培养效果综合评价,具备条件的考核操作技能。综合评价合格的,新学员与师傅每人奖励1000元;不合格的执行同等金额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季度综合评分和定岗主要依据。区队主要负责人在每个培养阶段结束后及每季度末与新学员座谈,动态解决工作、生活中的疑惑,为新员工成长扫清障碍。

从高校毕业生系统培养,到职工技能"传帮带"提升,再到新员工精准赋能,鲍店煤矿以"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活力。未来,该矿将继续优化机制,让更多优秀人才在矿井建设舞台上发光发热,为矿井持续稳健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