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带徒不是简单签个字、结对子,而是要让师傅真教、徒弟真学,实现责任共担、成长同步。”在兴隆庄煤矿“匠心传承 聚力同行”师带徒签约仪式上,相关负责人的话语道出了深耕人才培育的核心思路。近年来,兴隆庄煤矿打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壁垒,以“精准滴灌、实战淬炼、场景沉浸”为核心,构建全流程、立体化人才培育体系,将“育人才”与“促发展”深度融合,为矿井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压舱石”,激活创新“新动能”。
“双向选徒+定制培养”筑牢人才培育“压舱石”
兴隆庄煤矿以“双联双提双评”机制为纽带,从责任量化、模式创新、闭环考核三方面发力,让人才培育从“粗放式”转向“精准化”。
责任量化 让帮带关系“实”起来。该矿明确师傅“安全监护+技能传授”双重职责,要求师傅不仅手把手教徒弟掌握井下环境认知、安全操作规程,更要确保徒弟在协议期内吃透工种“应知必知、应会必会”内容;徒弟则需主动求学、服从管理,严格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正如大国工匠郭金陵在带徒时所言:“我给徒弟的承诺是‘六个月能独立处理提升机常见故障’,这不仅是对徒弟的要求,更是对我自己的考验。”
模式创新 让培养路径“活”起来。为适配不同岗位、不同层级职工的成长需求,该矿推出“菜单式”培养方案。在结对模式上,灵活采用“一对一”精准带教、“多对一”组团培养、“一对多”批量传承,确保“人岗精准匹配”;在选师方式上,打破单位、工种壁垒,推出“自选式拜师收徒”,青年职工可根据自身发展意向、岗位技能需求,自主选择大国工匠、资深技师作为导师,真正实现“我要学、跟谁学”的主动成长模式。组建“一匠三师”金牌讲师团,深入井下生产一线、车间班组开展“巡回授课”;创新打造“工匠小讲堂”“创客微课堂”等轻量化学习平台,利用班前会15分钟、工余碎片时间,围绕“设备故障快速排查”“安全操作小技巧”等实用内容开展微授课,让学习从“定时定点”变为“随时随地”,融入职工日常工作生活。
闭环考核 让成长激励“硬”起来。为避免培养“走过场”,该矿出台《“师带徒”考核细则》,建立“理论+实操”双达标考核制度,每年对师徒开展技能测评,考核结果直接与绩效薪酬、评优评先挂钩,让师徒从“名义结对”变为“利益共同体”。同时搭建矿、区队、班组、岗位四级比武“练兵场”,配套“基层即时奖励、矿井评审追加奖励、年度表彰奖励、推荐上级对等嘉奖”四重奖励机制,让技能人才“有票子、有面子、有位子”,充分激发职工学习热情。
“四级竞赛+创新工坊”搭建职工成长舞台
“在竞赛场上练出的技能,到了作业现场就能直接用;在创新工坊里琢磨的办法,解决的都是生产中的真问题。”这是兴隆庄煤矿职工对“实战淬炼”模式的真切感受。该矿立足“全员竞赛”与“全员创新”双轮驱动工程,通过“搭平台、建擂台、筑舞台”三维发力,为职工打造“以赛促学、以创赋能”的成长空间,让人才在实战中锤炼本领、在攻坚中脱颖而出。
以赛练兵,让技能提升“接地气”。“以前总怕‘山高本领浅’,遇着难题就慌神。现在参加各种竞赛,咱在‘赛场’上也练硬了本领,到了现场啥难题都不怕!”刚在电气维修竞赛中夺冠的青工宋志坚,言语里满是自信。
兴隆庄煤矿让职工在“实战”中练本领、长才干。围绕采煤、掘进等30多个核心工种,常态化举办技能比武,赛前有“金牌讲师”划重点、纠错误,赛中模拟井下“设备突发故障”“安全隐患排查”等真实场景,赛后还开“复盘会”,专家现场演示标准操作,让每个人“比一次、进一步”,真正实现“比武出人才、赛场选能手”。
以创赋能,让创新活力“聚起来”。为了让“创新有奔头”,建立“创新成果全链条培育机制”,18家劳模创新工作室组成“创客联盟”——谁有“降本妙招”、谁想解决“生产难题”,都能跨单位组队攻关。为鼓励全员创新,设立创新基金,定期开展“优秀创新成果评选”,对实用性强、效益显著的“五小”创新(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不仅给予物质奖励,更将成果整理成《创新案例汇编》,在全矿推广应用,让“小创新”产生“大效益”,让“爱琢磨、肯创新”的职工既有“成就感”又有“获得感”。
同时,健全“技能培养、考核评价、岗位使用、竞赛选拔、技术交流、表彰激励”六位一体“墩苗”机制,通过“矿级竞赛选拔骨干、区队实践锤炼能力、班组帮带巩固基础、岗点实战检验成果”的四级培育网络,深入开展“育魂提质、学习提质、比武提质、对标提质、创新提质”五项培训活动,助力每位职工找准成长定位、明确提升方向,在实战淬炼中实现“从会到精、从精到专”的能力跨越。
“智能驱动+场景浸润” 拓宽人才发展“新空间”
兴隆庄煤矿把握“智能矿山建设”对人才的新需求,将“智能驱动”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赛道,通过“建平台、育人才、促转化”,推动传统技能人才向“智能型、复合型”人才升级,为矿井智能化发展储备核心力量。
该矿搭建“智能化技能实训平台”,引入采煤机远程操控、液压支架电液控等智能化设备,组织职工开展“手把手”实操培训;邀请设备厂家技术专家、高校教授开展“智能化技术专题讲座”,解读行业前沿趋势、传授智能设备运维知识,帮助职工打破“技术壁垒”、更新知识体系。同时,选拔技术骨干组建“智能化攻坚小组”,参与智能化工作面安装调试、系统优化等重点任务,让职工在“参与智能项目、解决智能难题”中提升能力,
推行场景沉浸式培训模式:将井下避灾路线、设备操作流程“搬”进实训基地,搭建1:1模拟作业场景,职工通过“先在基地练熟、再到井下实战”的方式,快速掌握核心技能;针对新入职大学生、转岗职工,开展“跟班实训”,安排其跟随技术骨干全程参与井下生产、设备维修,在“干中学、学中干”中适应岗位需求。
同时,该矿构建“育、选、评、用、树、惠”六位一体建功立业平台,配套“导师带徒、轮岗交流、跟班学习、现场实践、成果展示”五步技能人才培养流程:青年职工通过轮岗交流熟悉多岗位工作流程,在跟班学习中积累实战经验,打造专业互通、资源共享、成果共生、价值共创的“破壁式创新熔炉”。
兴隆庄煤矿以系统化思维构建人才培育生态,不仅让“工匠精神”在井下一线扎根生长,更让技能人才成为推动矿井安全生产、提质增效的核心力量,为矿井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