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职工风采

矿业工程(安撤中心):以“严”的基调护航安全生产

作者: 石玉虎   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17日

“各岗点进行起吊作业时,一定要找好站位,远离起吊重物波及范围。”在矿业工程(安撤中心)施工现场,跟班人员反复强调。

矿业工程(安撤中心)始终把安全作为一切工作的前提,坚持以高标准、严要求,系统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通过时刻紧绷安全弦、以案为鉴敲警钟、严抓现场保安全等方式,以扎实举措和务实作风,全方位护航安全生产,为服务矿井生产接续提供坚实保障。

时刻紧绷安全弦

该公司充分依托班前班后会、安全教育日等线下形式,结合微信公众号专题推送、班组微信群等线上平台,打造“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安全宣教矩阵,通过定期推送最新安全法规、操作规程、安全防护知识等多样化内容,持续强化职工安全意识,引导职工时刻紧绷安全弦。

针对新入职员工,该公司严格执行“导师带徒”制度,为每一位新员工精心选派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老师傅担任导师,通过“一对一”指导方式,系统传授安全知识、操作规范、应急处置与逃生自救等关键技能,确保新员工能够迅速适应岗位要求、熟练掌握安全要领,实现从“新手”到“能手”的安全平稳过渡。分批次开展“安全零距离 宣讲进一线”“我的安全我做主”“安全我来讲”等宣讲活动,开展“安全知识大擂台”“安全知识闯关赛”趣味性竞赛,检验并巩固职工安全知识掌握度,全方位筑牢安全生产思想防线。

该公司始终将施工人员状态作为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持续深化“安全不放心人员”排查机制,着力构建“不安全不开工”的刚性防线。依托班前会,对当日出勤人员实施血压健康与酒精含量检测,杜绝带病、饮酒作业风险。由施工现场跟班管理人员与工班长共同执行“开工安全确认”,通过联合检查人员状态、设备环境、作业程序等要素,对现场安全条件进行综合评估,切实保障作业安全。

以案为鉴敲警钟

“这起前部溜槽伤人事故,其问题根源在于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高,未能找到合适位置,存在侥幸心理。”在矿业工程(安撤中心)安全办公会上,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这起典型事故案例,画面中触目惊心的瞬间,再次敲响了安全警钟。

该公司把典型案例警示教育作为提升职工安全意识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安全办公会、班前班后会、区队安全教育日等时机,打造全方位、多触角安全宣教模式。积极创新形式,借助3D动画技术精准模拟还原事故现场的作业环境和关键操作步骤等,使抽象过程变得直观可视、清晰易懂。通过沉浸式、情景化的动画重现,让职工不仅能够“听到”事故,更能够“看到”隐患所带来的系列后果,帮助职工深刻理解事故带来的严重性。

该公司持续推动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常态化、机制化,将3D案例视频纳入安全培训必修内容,组织全员分层分批观看学习,并开展对照反思、集体讨论和抒发感悟,确保每名职工真正从案例中汲取教训,切实把“别人事故”当作“自己镜子”,筑牢“不敢违、不能违、不想违”的安全思想防线。

严抓现场保安全

该公司把强化现场监管作为抓好安全、保生产接续的关键举措,将办公地点前移至施工现场,推动安全责任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真正实现“问题在一线发现、方案在一线提出、矛盾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检验”,为矿井生产接续提供坚实保障。

该公司进一步细化安全生产包保小组责任范围,明确各生产副总师和生产部室相关人员包保职责,实现对9个安撤队伍及立井检维修队包保全覆盖。全面推行“四不两直”工作法,包保组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积极协调解决安全生产中突出问题和难点,并对工作面安全设施、隐患排查、工程质量及作业行为等关键环节实施全过程监督,确保各项安全管控措施落实到位。明确和细化跟班人员责任,对关键工序、重点岗位及施工人员进行实时监管,全程监督安全规程执行情况,及时纠正不规范作业行为,详细记录跟班情况,实现安全监督与生产作业“零距离”。组建安全检查小分队,深入施工一线及立井检维修车间,紧盯起吊作业、辅助运输、停送电管理等关键环节,开展“安全大检查”活动。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现场予以指正,并形成隐患整改清单,明确责任单位、整改时限和具体责任人,采取有效措施彻底消除隐患,坚决实现隐患“清零”和闭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