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杨村煤矿秉持“节支等同增收、降耗就是创效”理念,以精细管理为基础、技术创新为引擎、智能化升级为路径,走出了一条降本增效的高质量发展新路,为传统能源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生动实践。
精细管控 勒紧成本“钱袋子”
该矿将成本控制视为企业生命线,构建起“全员、全过程、全要素”的成本管控体系,把指标层层分解到岗位、量化到个人,真正实现“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头上有指标”。生产准备工区创新实施“三级联审领用”机制,严把物料领用关;机运工区全面推行“交旧领新”制度,材料计划准确率大幅提升至95%。在能源管理方面,通过“避峰填谷”用电策略,结合动态调整路灯照明、精准控制洗浴水温(优化至40-45℃)等举措,生产服务中心能耗成本同比下降15%。运输环节的变革同样令人瞩目:煤质发运中心创新实施“多快短”发运模式,节约费用8.82万元,同比降幅高达53.16%。
科技铸盾 织密立体“安全网”
该矿借助科技力量,构建起立体化智能安全防护体系。昔日依赖人工盯防的被动局面,被160余台覆盖井上井下关键部位的AI智能监控设备彻底改变。这套覆盖31类作业场景的“天眼”系统,曾在两日内精准识别并处置皮带机头异物报警,处置率达到100%。在采掘一线,百余个传感器实时监测支架压力、煤机运行状态;人员定位系统将应急响应时间压缩至30秒以内。“安全责任网格化”管理与“人防+技防”双轮驱动,构建起全链条安全闭环。
智慧赋能 激活创新“强引擎”
该矿坚持以“小切口”推动“大变革”,让科技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核心动力。生产准备工区上线焊接工艺数据库后,焊条单耗骤降37%,年节约成本60万元;TDS智能矸石分选系统通过大数据与X射线识别技术,实现煤矸高效分离,矸石含煤量控制在3%以下,减少用工17人。该矿依托“盘古大模型+井下5G专网”,构建起“地面规划采煤、装备自动执行、面内无人作业”的智能开采新模式,实现远程截割操作率100%、支架自动跟机率99%,彻底颠覆了传统采煤作业方式。
管理蝶变 精益释放“新效能”
走进该矿调度集控中心,实时跃动的数据流生动展现着精益化管理成效。“三全四化”管理系统推动全周期预算管控取得显著成效:材料费同比下降23%;全要素数字看板盘活28类闲置资产;全流程日清机制使设备故障率直降40%。通过优化材料审批流程、深化“避峰填谷”用电策略、完善“多挂快发”发运模式等举措,燃油消耗再降36.7%,并成功拓展4家战略客户,产品溢价率提升8%。正如该矿党委书记、矿长郭赵虎所言:“老矿区突围的关键,在于把‘短板’转化为‘跳板’。”上半年,该矿科技投入增长21%,生产效率提升30%,用实实在在的业绩印证了“科技投入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这一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