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职工风采

【国防教育】字里行间亦是烽火台

吴雨柔   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25日

       九月的光,斜照在办公桌的一摞文件上,旁边的电脑屏幕正停留在一篇待推送的公众号文章界面。作为综合办公室的一名业务员,我的战场是方寸键盘,武器是word文档和小蚂蚁编辑器,日常“弹药”是领导交办的一篇篇材料和一个又一个“抓紧弄一下”的公众号推送任务。“全民国防教育月”于我,最初只是宣传栏里新换的海报,以及随之而来的又一波写稿任务。

       直到我接到那个指令:为今年的国防教育月创作一篇征文。

       我像往常一样,开始机械地搜集资料。抗战胜利80周年的宏大叙事,人防创立75周年的历史经纬,那些熟悉却略显遥远的词汇:“血肉长城”、“不屈精神”、“伟大胜利”。我熟练地打开一个空白文档,准备将它们编织成一篇标准、正确却可能无人细读的官样文章。

       指尖在键盘上停滞了。一个念头毫无征兆地击中了我:八十年前,那些与我年纪相仿的先辈,他们在做些什么?他们或许正用粉笔在坑道的土墙上写下“中国不会亡”;或许正守着电台,在炮火的间隙中抄收每一个关乎战局胜负的电码;或许正以笔为枪,写下“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檄文。他们的岗位各异,却共同坚守着一道精神的防线。那么,八十年后的今天,我这个坐在明亮办公室里的后人,手握传播的利器,难道仅仅只是一个复制粘贴的“小编”吗?

       不,不是的。

       我再次看向屏幕,那些黑白的文字仿佛被注入了滚烫的血。我忽然明白,我处理的每一个字符,编排的每一段版式,斟酌的每一个标题,都不仅仅是一项交办的任务。它们是我所能构筑的“烽火台”。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时代,信息即是疆域,认知即是防线。我的工作,就是让这些承载着民族记忆与国防观念的文字,尽可能准确地抵达更多人的屏幕,在他们的心间点燃一盏小小的警示之灯。

       我不再满足于堆砌宏大概念。我开始思考,如何将“防空”的历史,转化为年轻人关心的城市生存指南中的一个知识点;如何把“抗战精神”,融入一个令人动容的平凡英雄故事里。我反复调整着推送的排版,只为了它能多一个人愿意点击;我精心挑选着配图,只为了那一瞬间的视觉冲击能多留下一份印象;我甚至“锱铢必较”地审核着文稿的标点符号,因为我知道,办公室工作的庄严,正体现在这看似微不足道的“准确”之中。

       当我最终点击“发表”按钮,将那篇凝聚了不同于过往思考的文章推送出去时,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我没有驾驶战鹰巡弋长空,也没有手握钢枪守卫边疆,但我守护了记忆传递的航道,让一段不容忘却的历史,以更贴近时代的方式,完成了又一次播种。

       窗外,一片安宁。我保存好最后一份文档,清理桌面,准备结束一天的工作。键盘上的字母已被磨得光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文字即将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我知道,我又为那道横亘时空、守护岁月静好的“国防长城”,尽了一块砖的责任。我们或许从不直面风雨,但我们确保指令畅通、信息无误、宣传到位。我们笔下的方寸之地,我们编排的方寸屏幕,同样是新时代国防不可或缺的阵地。

       字里行间,亦可筑起无形的长城。而我这双平日只是写材料、弄公众号的手,原来也在参与一场永不停歇的、守护民族精神疆域的伟大工程。(作者单位:鄂尔多斯公司荣信化工综合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