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的东滩煤矿食堂,灯火通明。厨师邱洪磊正盯着菜品余量,保温灯下的饭菜冒着热气,这是专为夜班矿工设置的“午夜餐桌”。即便此时就餐人数仅约10人,窗口依然整齐摆放着6种以上热菜和4种以上凉菜。
在预制菜引发广泛争议的当下,东滩煤矿积极推动“幸福食堂”“幸福公寓”建设,用实打实的做法将对“不预制”的追求融入职工食堂的烟火气、宿舍的温馨感和共同成长的实效力中,让幸福在细节里“现炒现做”。
幸福藏在“即时响应”的烟火气里
“部分菜品口味波动有点大。”
“中班上井有时候会出现菜品不足的现象。”
为提升食堂服务质量,该矿成立专研小组以“走转改”为抓手,深入采掘一线 5个工区班组,聚焦职工“舌尖上的需求”,面对面征集“金点子”。
该矿持续深化“我为职工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后勤服务部门建立“需求收集-分析研判-整改反馈”闭环机制,安排专人到地面车间征求职工对班中餐、食堂饭菜的意见建议。根据季节变化和职工口味需求及时调整菜谱。推出系列“清凉”套餐蛙鱼、凉面、凉皮等特色小吃,确保职工吃得健康、吃得舒心。
为不断提升供餐与就餐环境,制定卫生值日制度,实行各班次卫生环境巡检,定期清理死角,确保地面无积水、灶间无油渍。针对加工间、热灶间、洗消间、库房等关键区域,实施定期消毒,全面保障职工就餐安全。加强从业人员管理,规范食品采购、运输、加工、储存等全流程操作,严把食品安全关,落实标准化精细化管理,真正做到从“舌尖上”到“心尖上”的关爱。
幸福写在“量身定制”的细节里
职工的舒心生活,从一间“懂需求”的职工公寓起步。为让职工更好的享受便捷贴心的生活服务,该矿积极进行公寓提档升级,采用分批次、分时段逐层推进的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对职工日常生活的干扰。
围绕住宿体验的核心需求,实施空调系统改造工程,不仅更换了老旧主机,更加装智能温控系统,让每个房间的室温调节精准又便捷。同时,每栋宿舍楼均配备3台全自动洗衣机、2台智能热水炉,全楼层覆盖千兆光纤WI-FI,将“便捷”融入洗衣、取暖、上网等日常,让职工随时能卸下工作疲惫。
“定制化”的幸福,更离不开对职工需求的动态回应。该矿定期组织职工代表开展巡视调研,与职工面对面交流,细致记录住宿、生活中的各类需求与建议。对收集到的问题进行分类梳理,确保每一个合理诉求都能得到及时回应和妥善解决,让职工感受到“被看见、被重视”的温暖。
此外,这份“量身定制”的关怀,还延伸到职工生活的更多维度。建成“臻美东滩”企业文化广场、“踏浪逐梦”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职工提供文化活动与精神交流的专属空间。实施“职工健康关爱行动”,每年定期开展全员健康查体,组织职工疗休养,更在“健康驿站”配齐急救箱、按摩仪等设备,将幸福从标准化套餐变为可自由搭配的“自助餐”。
幸福源于“共同成长”的土壤
如何牢固职工心中稳稳的归属感?如何搭建起长久延续的支撑体系?答案就藏在该矿“企业-职工”的共生理念里。
该矿积极推进“金领”技能人才培养“512”工程,为技能提升划定阶梯式路径。出台《服务青年职工成才立业10条硬措施》,为青年职工破解成长难题、搭建发展平台。落实兖矿能源首席一、二、三级技能大师30-70万年薪待遇,用实打实的薪酬保障,让每一位职工都能清晰触摸到“技能成才、岗位建功”的未来。
该矿充分激活“金领”实训基地功能,让职工钻研技术、攻克难题,让生产优化、安全提升的创新想法在此落地。同时,常态化举办“青年技术员综合能力超越赛”“巾帼技能超越赛”等活动,让职工在比拼中交流、在实践中提升,不断激活与矿井同频共振的内生动力。
成长路上的“后顾之忧”,同样被纳入考量。该矿创新推广“臻心办”二维码,搭建“臻心办智能管理平台”,建立“1370”的工作机制。1个工作日内安排部署相关部门接收信息,3个工作日内相关部门主动联系提议人,给出办理答复及推进方案,对不予办理的情况进行政策解释。7个工作日内对能办结的诉求尽量办结,确保职工合理诉求实现“动态清零”,让“共同成长”不仅有政策温度,更有服务速度。
从舌尖到心间,从成长到未来,东滩煤矿始终坚持用实际证明幸福从来不是提前预制的模板,而是在倾听需求、即时响应、精细打磨中“现做现售”的温暖。这份从不“预制”的幸福正带领全体干部职工一步步走向更有盼头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