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职工风采

教培中心:全链条筑牢“舌尖上的防线”

鲁婷 石智勇   发布日期: 2025年10月15日

“食材溯源记录得再细化些,每一批次的检验报告都要跟采购单对应上!”10月中旬的一个清晨,邹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执法人员拿着食堂采购台账,一边仔细核对一边对教培中心食堂负责人殷经理说。当天,邹城市人社局、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兖矿能源,以“四不两直”方式突击检查教培中心两校区食堂,从档案资料到后厨操作,全链条“把脉”食品安全,而这样的严谨,早已是教培中心守护“舌尖安全”的日常。

“先看健康管理档案!”刚到食堂办公室,检查组就直奔档案柜。检查组翻开从业人员健康台账,每一页都清晰记录着员工姓名、健康证编号、有效期及体检时间,“申经理,你们这健康证持证率是100%?”“是的,我们每月都会调度健康证到期情况,提前提醒员工复检,绝不让一人‘无证上岗’!”校本部餐厅申经理递过最新的体检报告,补充道,“就连临时帮厨的师傅,我们也要求提供近3个月的健康证明,这是底线。”

翻到食材采购溯源记录时,执法人员指着一页台账问:“这批青菜的供应商资质证明在哪?”于经理立刻从旁边文件夹抽出对应资料:“您看,这是供应商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复印件,还有每批次青菜的农残检测报告,我们要求供应商每次送货都得带,少一样都不收。”检查组还特别叮嘱:“四季豆、鲜黄花菜这些易中毒菜品,必须严格管控,坚决不能出现在菜单上!”“您放心,我们后厨有‘禁做菜品清单’,每天晨检都会强调,采购时也会提前跟供应商说,不进这类食材。”厨师长凑过来说。

档案核查完,检查组直奔后厨——这里是食品安全的“主战场”。推开操作间门,地面干净无积水,厨具分类摆放整齐,消毒柜正显示“消毒中”。“餐具消毒是怎么操作的?”。帮厨师傅拿起一个餐盘介绍:“先用洗洁精去油污,再用流动水冲洗,然后放进消毒柜高温消毒30分钟,最后存入保洁柜,每一步都有记录,您看这个消毒台账,每天都有专人签字。”检查组随机抽查了几个餐盘,用试纸检测后点头:“消毒合格,流程规范。”

在食品留样间,6个带盖餐盒整齐排列,每个餐盒上都贴着标签,注明菜品名称、留样时间、留样人。“留样得够48小时吧?分量也得足!”“是的,我们严格按标准来,每样菜留足125克,冷藏温度控制在0-8℃,48小时后才处理,台账上都记着处理时间和责任人。”留样管理员说,“上周有培训学员问留样是做什么的,我们还跟他们解释,这是为了万一出现问题能追溯,大家吃得也放心。”

“你们这‘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机制,落实得怎么样?” 检查快结束时,南校区于经理拿出一本厚厚的排查记录:“每天早上,后厨组长会做晨检,查食材新鲜度、操作规范;每周五,我们会组织各岗位负责人排查风险,比如储存间温湿度、应急物资;每月月底,后勤服务中心还会开调度会,总结问题、优化流程。”

经过一周的持续检查,检查组对教培中心的食品安全工作给出肯定:“从档案到现场,你们的管理很规范,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尤其是台账记录和索证索票,实现了全覆盖,这很难得。”其实,这样的严谨早已融入教培中心的日常。每天清晨,采购师傅会对着“验收清单”逐样检查食材;后厨里,“生熟分开、荤素分开”的标识格外醒目;食堂门口的公示栏,定期更新食材来源和检测报告。“之前我们还担心过,后来看到食堂经常自查,还有部门来检查,现在每天吃食堂都特别放心!”来教培中心参加培训的学员说。

接下来,教培中心将持续深化“守护舌尖安全”理念,把常态化自查与外部监督紧密结合。一方面,定期开展食材溯源、后厨卫生等自查工作,及时排查风险;另一方面,主动接受市场监管部门指导与师生监督。同时,进一步优化采购流程,严选优质供应商,细化食材清洗、烹饪等操作规范,全力保障饮食安全与营养均衡,让“放心餐、营养餐”真正成为每一位职工和学员的“日常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