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庄煤矿在夯实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创新激活群众力量,把“安全生产靠大家”的理念转化为全员参与的具体行动,构建起一张覆盖全矿、联动高效的平安“防护网”。

制度先行,为群防群治立起“四梁八柱”。今年以来,该矿深刻把握群众安全工作在安全生产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坚持以制度建设为引领,聚焦“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的核心问题,系统性构建群众安全工作制度体系。先后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工会劳动保护和群众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的实施意见》等机制性文件,对群众安全工作的组织架构、责任体系、运行模式进行全面规划。
进一步深化矿-区队-班组“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明确划分了矿级、区队级、班组级群众安全组织的职责边界,将全矿群众安全工作责任精准落实到每一个层级、每一个岗位,避免出现责任重叠或管理空白,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管理格局,真正实现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为群防群治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细化设定工作考核标准,将群众安全工作的开展频次、隐患排查质量、安全宣传效果等关键指标量化,确保工作成效可衡量、可评估。完善激励办法,从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两方面入手,激发职工参与群众安全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制度不仅有“约束力”,更有“驱动力”。

活动赋能,让安全意识融入“日常点滴”。该矿各级群众安全组织围绕安全管理目标,严格按照“年有部署、季有专题、月有重点”的节奏,将安全活动融入日常工作周期,形成常态化、系统化的安全培育体系。“我是安全吹哨人”活动,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鼓励职工以“随手拍、随时报”的方式,将身边的安全隐患及时反馈,让每一双眼睛都成为安全的“监控探头”,让每一次发现都成为消除隐患的关键一步。开展“查找身边的隐患”专项行动,引导职工带着“问题清单”深入生产现场,主动排查设备缺陷、纠正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在过程中强化对安全标准的理解与执行,让隐患排查成为一种工作习惯。组建夜间巡查队开展“零点行动夜查”,针对夜间工作容易出现的松懈问题,织密安全监督网络,确保安全管理不留死角、不分时段。“三违”人员矿嫂亲情帮教,跳出了传统批评教育的模式,以“家人座谈+现场警示”的方式,用亲情触动违章职工的内心,让其深刻认识到安全不仅关乎个人,更关乎家庭的幸福与完整,从而从思想根源上树立敬畏之心。开展安全宣讲“五进”活动,摒弃枯燥的理论灌输,借助情景剧、快板、微视频等更具感染力的形式,将安全理念转化为生动鲜活的内容,让安全知识更易被接受、更易入脑入心。
“以前觉得安全是领导和安全员的事,现在发现隐患还能拿奖励,大家参与的积极性都高了!”综采一区职工李师傅的话,道出了该矿群众安全活动的吸引力,折射出在激发职工安全主动性上的显著成效,让职工从安全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从“要我安全”的被动接受,转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的主动担当。

多元联动,用协同共治守护“矿区平安”。矿区平安是生产有序推进的基础,更是职工安居乐业的保障。该矿在筑牢生产安全防线的同时,深刻认识到治安防控与维稳安保的重要性,将其纳入整体平安建设体系,通过多元联动、协同共治,构建起覆盖全面、响应迅速的平安守护网络,让“矿区平安”既有坚实的生产安全支撑,也有稳固的治安维稳保障。他们整合保卫部门、信访办、工会等关键部门力量,建立“信息共享、联合处置”机制:保卫部门作为治安防控的核心力量,承担矿区日常巡逻、应急处突的职责。信访办专注于倾听职工诉求、化解矛盾纠纷,发挥维护矿区稳定的“减压阀”的作用。工会立足职工权益保障,善于从服务角度疏导情绪、凝聚共识。三者职能各有侧重却又高度关联,通过整合形成“1+1+1>3”的叠加效应。
同时,保卫部门掌握的治安动态、信访办梳理的矛盾线索、工会收集的职工诉求能够实时流通,各部门无需重复摸排即可全面掌握矿区情况,避免了力量分散与资源浪费,为精准施策提供依据。“联合处置”明确了问题响应的流程与分工,当遇到跨领域问题时,各部门不再等待推诿,而是按照既定机制迅速联动,确保问题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妥善解决,让防控力量更贴近职工生活、深入矿区角落,让安保与维稳工作扎根于群众之中,确保矿区平安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