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饮用水水垢较多,现在好了,宿舍楼里装了净水机,冷热都能接,喝着放心又方便!”在赵楼煤矿二号宿舍楼,综合服务中心职工王妮娜接完一杯温水,笑着晃了晃杯子,笑着跟工友唠起家常。自“幸福山能 品质生活”创建工作启动以来,矿上从餐饮、住宿、服务等这些“家门口的小事”入手,把一件件“烦心事”变成了“暖心事”,让矿区的幸福味儿越来越浓。

民有所呼,矿有所应。为了精准摸清大家的需求,该矿工会积极构建完善服务民生长效机制,开设阳光热线、设立征求意见箱等,职工关心的喝水、吃饭、住宿问题,都能直接“递上去”。在现场调研中,职工提出希望能够改善生活饮用水水质的建议,该矿立即召开班子会议协调解决这一问题,敲定解决方案,短短半个月,17台冷热双用大容量净水设备便在各宿舍楼“安家”,计划年底前,还将在每栋宿舍楼再增加一台热水器,持续保障职工随时能享用到优质饮用水。

走进职工餐厅,3台立式大功率空调正平稳运转,深秋的寒凉被阵阵暖风驱散,就餐区里职工们吃得格外舒心。这舒心背后,源于职工对就餐环境的反馈。升级硬件的同时,更在“舌尖上的幸福”上持续发力:推出回民餐、地方菜、半份菜,举办“金牌厨师”比武挖掘15种特色美食,菜品均价降低约5%左右的同时,还每天供应免费暖心粥,职工们都说“这饭吃得既暖心又划算”。

十月的矿区飘着小雨,室内篮球场内却一片热火朝天。七八名职工分成两队,传球、投篮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以前一到下雨天,想打球只能去县城的球馆,来回折腾不说,还得花钱。”综合服务中心职工李亚洲是个篮球迷,以前每到雨季就“手痒”,现在一有空就约着工友来打球。“现在这室内球场,敞亮又暖和,下着雨也能痛痛快快打一场,矿上还配了休息凳,打完球能坐着歇会儿,比外面的商业球场还方便!”

这处“网红球场”,也是矿上从职工需求里“淘”来的民生事。之前矿区只有室外球场,一到雨雪天就成了“摆设”,有职工在“阳光赵楼”服务平台留言:“要是能有个室内球场,下雨天也能打球就好了。”这话矿上记在了心里,将其列入“幸福要事”清单里的重点项目,并于今年8月投入使用,如今这里不光是运动场地,更成了职工们增进感情、释放压力的“幸福小天地”,让矿区多了不少热闹劲儿。

住得舒心,日子才更有滋味。如今走进矿“阳光公寓”,细节里全是贴心:每层楼道新增的急救箱里,感冒药、创可贴等常用药品一应俱全,针线包等便民物品随时可供取用;之前职工念叨“洗大件衣服不方便”,矿上马上把“加装洗衣机”列进“幸福要事”清单。此外,集健康检测、疾病预防、康复指导、心理疏导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健康驿站”投入使用,一站式“阳光赵楼”职工服务平台高效运转,井下制冷系统优化升级,矿区道路重新敷设……每一项工程、每一个细节,都紧扣职工“急难愁盼”。

据悉,为把好事办实,该矿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推进会梳理堵点难点,结合矿区实际制定系统化推进方案,从提升餐饮品质、改善住宿环境、规范服务流程三方面集中发力,创新搭建“微心愿”征集、“阳光E点通”平台,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基层调研,精准对接职工需求,紧盯22件“幸福要事”落地见效。“要把‘幸福清单’变成职工能摸到、能感受到的‘幸福账单’。”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曹曦说。
如今的赵楼煤矿,食堂里的饭菜香、公寓楼的暖光、职工脸上的笑容,交织成最生动的幸福图景。该矿以“幸福”为笔,在民生答卷上写下务实篇章,不仅让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升温,更凝聚起推动两级公司度危求进、逆势突围的“幸福动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温暖而坚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