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打好年底的收官战,杨村煤矿围绕“市场”和“精益”做文章,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增量与提质并举、效率与效益并行,把精益化管理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构建了全员、全方位、立体化的经营管理格局。
市场机制,激活价值创造源头活水
变革,从机制创新破局。杨村煤矿从机制创新入手,率先在通防工区及地面结算单位试行整体承包经营模式,并创新实施按缺员人数2/3比例对结算单位给予市场化工资补贴。
这一举措不仅精准缓解了结构性缺员压力,更将“减人”与“增收”直接挂钩,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该矿提高市场化工资占收入比重,除安全绩效和津补贴外,所有收入全部纳入市场化核算,彻底打破了“大锅饭”思维。他们严格推行“班清班结、区队公示”制度,让职工的每一分付出,都能在次日清晰的工资单上得到即时体现。
“工资单变成了‘明白纸’,干劲更足了!”通防工区职工张东峰感慨道。
今年以来,杨村煤矿优化配置人力46人,每月节约人力成本超9万元,真正实现了降本增收“双丰收”。
精益管控,于细微处筑牢成本堤坝
杨村煤矿深入开展“三零”工程,狠抓关键环节管控,该矿实行分煤种分棚分区域存放,避免混储混装,并提前进行煤矸分离,从源头提升煤质;不断优化TDS运行,压实区队责任,全力坚守煤质底线,1-9月份高硫煤发热量同比提高9.87%。
精益管理的触角延伸至方方面面。在物资管理上,该矿依托历史数据科学预测需求,推行“提报—审核—复核”三级计划管理,将材料计划准确率提升至95%以上,从源头上杜绝了闲置与浪费。善用“时间差”,紧盯市场波动,实施“战略储备与错峰采购”,仅在电缆、防灭火材料等物资上,单季度便节约采购资金43万元。
对于废旧物资,该矿创新建立“三场三控”机制,并联合纪委进行技术鉴定,确保每一件可用资产都不被误处置,让资产“颗粒归仓”。今年以来,累计盘活闲置物资440万元,库存周转率同比激增83%。
全员改善,让创新智慧竞相奔涌
在杨村煤矿,一场“人人皆可创新、处处皆有突破”的头脑风暴正蓬勃兴起。职工们紧盯生产痛点,将日常难题转化为创新课题。
掘进工区推出的“一站式运输”项目,有效解决了支护材料混装造成的翻车、外抽物料、重复卸车等人力浪费问题,同时降低了挤伤、压伤风险。
生产服务中心的“风水管道法兰密封垫快速更换装置”项目,有效解决了风水管路更换密封垫困难的问题,焊接效率提升90%,并通过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审核。
为托举这些民智,该矿搭建了“自主改善平台”,设立“金点子”孵化基金,让一线职工从“被动执行者”转变为“主动创效者”。无论是废旧锚杆的再生利用,还是监测系统的微优化,每一个创意都得到尊重、评审与转化的机会。今年以来,90余项自主改善措施落地生根,创造直接效益超150万元,涓涓细流,终成效益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