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职工风采

杨村煤矿:“小工具”做出“大文章”

作者: 侯龙   发布日期: 2025年11月11日

四季度,杨村煤矿以深化落实降本增效“八条硬措施”为工作主线,精准聚焦生产运营中的成本管控难点与堵点,通过系统规划、标准先行、技术赋能与严格考核,全力构建起一套标准化、可视化、高效率的现代化工器具管理模式。

直面管理痛点,以标准化建设破局立新

面对管理痛点与难点,该矿将工器具管理提升至战略高度,以建设集中式精益工器具房为物理载体,全面引入并严格推行“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定置管理理念。新建成的精益工器具房,布局科学,功能清晰,内部明确划分出常用工具区、专用工具区、待检待修区以及报废回收区等不同功能区域,每一种类、每一件工具均实现定点、定位、定量、定向的可视化存放。该矿将标准化管理延伸至井下生产一线,在关键作业地点设立了集中存放点,实行挂牌管理。严格规定交接班人员必须对工具进行现场清点、核对,并履行签字确认手续后方可完成交接,确保了工具从井上到井下、从班前到班后的踪迹始终清晰可查,有效堵塞了管理漏洞。

强化源头管控,以全生命周期管理降本增效

该矿通过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进行比质比价,优先选择质量可靠、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并固定工具的品牌与核心规格,从源头上保障工具质量,杜绝因品牌杂乱导致的兼容性差、寿命不一等问题。同时,该矿为每一件入库的工具赋予了唯一的“身份证”——编码档案。这个编码贯穿于工具的入库、领用、使用、维护、维修、报废等所有环节,这套精准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使得管理者能够实时掌握每一件工具的状态、位置与历史,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有效避免了重复采购和闲置浪费。

在此基础上,该矿进一步压实管理责任,建立了覆盖“矿、区队、班组”三级管理责任体系。明确各级单位在工具计划、申领、使用、保管、返还等方面的具体职责,将管理责任落实到最小单元,拧紧了责任链条,牢牢收紧了工器具采购与管理的“钱袋子”。

完善制度流程,以闭环化管理激发内生动力

该矿严格执行“交旧领新”制度。即职工在领用新工具时,必须交回相应规格的旧工具(达到报废标准的除外)。这一流程由各区队专职或兼职的工具管理员负责执行,涵盖工具的发放、回收、日常保管以及基础维护工作,确保了各环节责任明确、衔接顺畅。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该矿大力倡导“修旧利废”的节约理念。在工具房内专门设立了维修工作区,配备了必要的维修设备与常用配件。对回收的旧工具、损坏工具,组织专业人员或由经验丰富的职工进行鉴定、维修与翻新。对于经维修后检验合格、性能达标的工具,允许其重新“上岗”,延长其使用寿命。该矿定期公示工具修复成本与新购成本的对比数据,用直观的经济效益对比,激发广大职工参与修旧利废、节约挖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营造了“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浓厚氛围。

工器具管理的成功实践,是该矿深化降本增效、推进精益管理的一个生动缩影。它不仅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更提升了现场作业效率与安全管理水平,增强了全员成本意识与精益思想,为矿井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侯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