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职工风采

千里赴岗凝初心 十年温情暖戈壁—未来能源精细化工驻外职工的坚守故事

作者: 石晶倩   发布日期: 2025年11月17日

深冬的榆林,夜风凛冽如针,顺着工装的缝隙往骨子里钻。上夜班路上,未来能源精细化工催化剂车间工艺一班的王哥、潘师傅等人裹紧工装,脚步踩在薄霜路面上发出“咯吱”声响,笑声却盖过风声。这群平均坚守超十年的驻外职工,在千里戈壁上书写着兖矿人的温情与担当。

千里赴岗 初心在肩守大漠

1200多公里,是山东老家到榆林厂区的距离,也是班组15名山东籍职工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跨度。2014年,“兖矿1号工程”召唤声响彻鲁南化工,杜师傅等一批熟手响应号召,怀揣着让家里日子更宽裕的朴素愿望,带着1万元支援补助,踏上了这片陌生的土地。

“当时想着干几年就回去,没想到一待就是11年。”杜师傅的感慨道出了众人的心声。初到榆林,干燥寒冷的气候给了山东汉子们一个“下马威”。潘师傅的嘴唇常年裂着小口子,睡前必喝一大杯水才能安睡,随身不离的绿茶杯成了他的“护身法宝”。更难熬的是沙蒿花期,严重的花粉过敏让他喷嚏不断、鼻子红肿,却始终拒绝班长的休假建议,揣着鼻炎药坚守在干燥工段,“班里人手紧,不能因为我拖后腿”。

从最初光秃秃的沙漠荒地、黄沙漫天的厂区,到如今绿树成荫、设施齐全的厂区,11年间,他们见证着公司从起步到壮大的每一步变迁。当年一人身兼数职、忙得脚不沾地的日子早已远去,如今分工明确的岗位、先进的生产设备,背后是他们无数个日夜的汗水浇灌。

铁血柔情 异乡同心胜家人

工作中的“硬骨头”,生活里的“暖心人”,是这群山东汉子的真实写照。去年刚毕业的新疆小伙李建业,初来乍到时常躲在角落偷偷给家里打电话,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手术,让他在异乡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温暖。

“肛周脓肿需手术,需家属陪同”,拿着诊断书的小李瞬间慌了神,拨通家里电话的那一刻,强装的坚强彻底崩塌。就在他无助迷茫时,平日里对他严苛至极的高拴江师傅,带着水果牛奶匆匆赶来,一句“别害怕,有我在”稳住了他的心神。手术全程陪伴、每日清晨的热豆浆、微信里准时的康复问候,高师傅的细致照料,让病床上的小李心里暖意融融,“就像在家一样踏实”。

这样的温情在班组里随处可见。公司安装了充电桩,王哥琢磨着换辆电车,盘算着省下来的油钱,更惦记着带兄弟们市区兜风;夜班路上,大家裹紧外套分享家常,寒风中的谈笑驱散了疲惫;遇到难题时,老职工倾囊相授,年轻一代虚心求教,21人的班组拧成一股绳,成了彼此最坚实的依靠。

十年耕耘 平凡岗位铸辉煌

坚守终有回响,付出必有收获。11年来,这群驻外职工用责任与坚守,换来了公司产量逐年攀升的亮眼成绩,班组安全事故发生率始终保持极低水平,多次获评“优秀班组”。站在班组荣誉墙前,班长的自豪溢于言表:“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有咱们的脚印,每一项成就都有咱们的功劳。”

如今,夜班路上的路灯依旧明亮,榆林的寒风依旧凛冽,但这群驻外职工的心里始终滚烫。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平凡岗位上,用十年、十几年的坚守,诠释着兖矿人的担当;他们像沙漠中的胡杨,把根深深扎在这片土地,默默生长、悄悄发光,将异乡的日子过成了有温度、有分量的模样。

从山东到榆林,跨越的是千里距离;从陌生到相守,凝聚的是同心深情。未来能源精细化工的驻外职工们,用初心坚守岗位,用温情温暖彼此,在大漠戈壁上书写着属于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奋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