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精彩瞬间

【记者节专辑之上卷】我与新闻宣传的故事

作者: 兖矿能源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07日   来源: 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编者按】有一种职业叫记者;有一个节日叫记者节。

有人说过,记者就是记着;也有人觉得,记者是一种曝光率很高的职业,那么光鲜。其实,光鲜的背后,总是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为了一个好作品,他们付出的远比人们想象的多。

在第25个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兖矿能源网特邀广大特约记者、通讯员分享“我与”故事以及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感言,敬请关注。

1983年,18岁的我接了父亲的班,来到原兖州矿务局北宿煤矿,成为一名炊事员。

每天下班去俱乐部找翟师傅玩,他是工会干事,负责拍摄和后期,那时还是胶片时代,我跟翟师傅学习拍摄、胶片冲洗、照片扩印,然后裁剪张贴到宣传栏,一张张黑白照片展示出来,吸引了干部职工驻足观看,我掌握了基本摄影技术,矿上组织活动时也会让我帮忙拍照。作为一名团员青年,经常跟团委打交道,跟团委书记成为好朋友,他鼓励我学习写作,为自办刊物《北煤青年》投稿,食堂大大小小的活动经常在刊物上刊登,自我感觉良好。由于我会摄影和后期制作,团委的工作也少不了我的加持,摄影和写作水平不断提高,也多次参加公司组织的通讯员培训班,从此与新闻结下了不解之缘。(转龙湾煤矿 徐光东)

如果告诉你,我十四岁就开始写新闻了,你相信吗?但事实的确如此,也正是从那时候起,我与新闻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4年,我有幸成为中国第一个民族少儿环境记者团——内蒙古小骏马环境记者团的成员,正式加入“记者”行列。利用节假日深入工厂、牧区、大漠,用手中的笔实践自己保护草原的诺言,被周围的同学老师亲切地称呼为“小骏马”。

长大参加工作以后,我负责新闻宣传工作,自此每一个重要会议、领导访谈、项目跟进、大型文体活动现场,都穿梭着我忙碌的身影,用手中的笔记录着公司改革发展的“时代文本”。

以文为戈,以笔为枪。不论岁月如何变迁,不论我身在何处,我始终铭记着记者的使命职责,用笔尖记录时代,用态度端正视听,用温度感化人心,为大家讲述真正的好故事。(内蒙古矿业 于欢)

2012年10月,初次步入宣传工作岗位,照相机相伴我三年。2015年7月,由于工作的变动,“机子”离我而去。缘来缘去,2020年4月,我进入天池公司,再次从事起宣传干事的工作,“机子”又回到身边,但更大的挑战也接踵而至。

冰冷的机器是熟悉的,但对如何撰写一篇宣传稿是迷茫的,既不确定用什么格式,也不确定字数多少为宜,脑子里挂满一连串的问号,火热的心却无法释放。在领导同事的帮助下,不厌其烦地教给我一些写作技巧,填补着我脑中的“空白”,从写清楚新闻的“六要素”,到词汇的熟练运用,一篇篇稿件在修改和打磨中逐渐成型,就如鲁迅先生说的“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相信只要出发,就能到达胜利彼岸。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天池动态”内部简报由“兖煤天池”微信公众号承载,从“兖煤天池”到“和美天池”,再到“天能动态”名称的变更,在变迁中见证了我不断的成长。虽然前路漫长,但我坚信,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天池能源 马梓淼) 

2020年,走出象牙塔步入职场的我,成为了一名新闻宣传战线上的新兵。

起初,面对复杂的专业知识和严格的写作要求,我感到有些力不从心,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否适合这个岗位。但渐渐地,我意识到每一次挑战都是成长的阶梯,是通向更强大自己的必经之路。

于是,我下定决心从零基础开始,认真学习新闻写作、摄影摄像等专业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这个过程虽然充满挑战,但每当看到自己在采访、写稿、发表新闻报道中逐渐成长,内心便充满了成就感。

如今,如果有人问我:“你热爱这份工作吗?”我会毫不犹豫地给出肯定的答案。因为在这份工作中,我不仅收获了成就感,更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内心得到了充盈。从矿自办媒体到上级媒体,再到外部媒体,每一次的发表都是对我努力的肯定与鼓励,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在新闻宣传道路上继续前行的决心。

未来,我将继续秉承初心,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新闻宣传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南屯煤矿 韩秋悦)

2006年12月,我怀揣着对部队的向往和青春的梦想,穿上了那一身梦寐以求的武警“橄榄绿”,从山东泰安坐着绿皮火车奔赴广西柳州鹿寨,开启了十二年的军旅生涯。

新训结束后,我被分配至武警来宾市支队警通勤务汽车中队,2007年支队政治处选派前往武警广东省总队后勤基地参加武警政治部放映员培训。学成归队后,便在武警来宾市支队开启了放映员兼新闻报道员的工作,每周带着二百余斤的放映机和一筒筒电影胶片分别为远在几十公里不等的连队为基层官兵播放电影,用相机镜头记录基层一线的执勤、训练、学习、生活,报道来自一线“最可爱的人”。

2019年转业安置到兖矿能源兴隆庄煤矿,我积极转变角色,以最快的速度适应矿井工作岗位、熟悉工作职能。在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中,我始终保持一颗真挚热爱的心,珍惜工作岗位,带着真情深入一线、深入职工,不断增强自身的脚力、眼力、笔力、脑力,写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新闻作品。我经常提醒自己,要把军队的好思想、好作风和好传统带到矿井宣传工作中来,做一名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组织信任的新时代煤矿新闻工作者,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老兵的那份爱企情怀!(兴隆庄煤矿 李振)

我与新闻的渊源要从我的大学舍友说起。这位舍友喜爱摄影,大一便加入了我们计算机学院的融媒体部门。

我时常被他分享的精彩纷呈的校园活动吸引,心底涌起一股想把美好瞬间记录的冲动。可因为自己内向的性格,始终不敢拿起相机。也许是宿命的安排,谁曾想,大学毕业后,我来到“光和热的故乡”,竟再次与新闻“相遇”。因为是“半路出家”,我对新闻的体验一切都是新鲜的。第一次走进车间厂房,第一次对话劳模大师,第一次参与暖心志愿服务活动……每个题材都有着不同的乐趣和闪光点,值得深思和挖掘。收集素材、躬耕笔尖、定格精彩瞬间,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

很幸运与新闻结缘,很感激组织栽培,很幸福能踏入新闻的广阔天地。(鲍店煤矿 陈玉超)

我在东滩煤矿通防工区担任文书,同时兼职通讯员。一次偶然机会,我记录了工区的技术革新,稿件发布后大家的热情让我深受触动。从此,我与新闻工作结缘。无论是井下的安全新举措,还是矿工们的温暖故事,我都用心捕捉。

煤矿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故事,从综采面上工友们紧张有序的采煤作业,到后勤保障人员默默付出的点滴,还是在日常巡检中,我都会留意设备的新变化、工人操作手法的改进,这些看似平常的细节,都可能是一篇好报道。一个小小的安全改进措施、一次温馨的班组活动,都可以折射出整个煤矿的文化和精神。每篇报道都承载着责任与使命,记录着煤矿的变迁与发展。我愿用文字和镜头,展现这里的点点滴滴,为矿工们发声,让更多人了解煤矿人的世界,听见矿山的声音。(东滩煤矿 邱长鹏)

“宣传工作可苦的很,你能坚持下来么?我刚入职时,有同事这样打趣我,我在心中默默回答了四个字:看我行动。

  战场上需要勇气,工地上需要力气,新闻写作决不是毕其功于一役,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心血,有“案牍之劳形”的辛苦、“苦思劳神”的心酸、有受访者的不理解、有赶稿的疲惫。每次跑现场,十多斤的摄制器材是标配,一天下来浑身酸软更是是常态,在炎炎夏日里中过暑,在冬日寒风中拿相机的手常常冻到没有知觉,但是每当挖掘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我无比兴奋,内心十分炽热——

在见到凌晨两点还在送温暖的女工协管员,见到大年初一井然有序的矿区,见到井下全身沾满煤灰、浑身起满水泡的工人师傅,见到与孩子许久不曾见面偷偷抹泪的父亲时,我由衷地感谢“记者”这个职业,让我可以见证矿山一个个日新月异的变化,和矿工兄弟们一起“感动”,与矿山发展一起“脉动”,曾经的辛酸和委屈在瞬间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是内心的感动,所经历的酸甜苦辣也全都浸透在安全生产、智能化建设、民生实事等新闻稿件中。(赵楼煤矿 李舒婉)

师范大学出身的我,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教师。大学毕业那年,我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大学生招聘考试,我很幸运地通过了考试并分到了教培中心,由此开启了我的教师职业生涯。

在我工作的第九年,科室策划了“最亮红烛”评选活动,每每看到这些“最亮红烛”们的先进事迹,内心便似有一股暖流在缓缓流淌,又似有一面鼓在重重敲响。在一个不眠之夜,我萌生出一个想法:能否把这些“最亮红烛”的故事通过新闻稿件的形式宣传出去呢?第二天一早,我就找领导汇报了这个想法,没想到的是领导非常支持,并且专门在中心网站开辟了“红烛来到我身边”专栏。当我开始整理这些素材,将它们转化为一篇篇生动的报道时,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我仿佛成为了一座桥梁,将这些“最亮红烛”背后的故事传递给了更多的人。那一刻,新闻宣传工作的种子在我心中种下了。

这颗种子开始生根、发芽,并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成长。从会议精神的传达到培训项目的跟踪,从培训市场的开拓到团队建设的精彩瞬间,每一个重要的时刻都有了我忙碌的身影,每一次的采访、拍摄和写作,都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成长。

从一名教师转换为一名宣传教师的新闻工作者,我看到了新闻宣传工作在推动企业发展中迸发的巨大能量,也深深地感受到,新闻宣传工作者是企业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我们就如同敏锐的触角,感知着企业的每一次心跳,每一步发展。我们是企业与员工、企业与社会之间沟通的桥梁,是企业信息的传递者,是企业形象的塑造者,更是企业文化的传播者。我也将带着最初的热情和如今的专业素养,在这条道路上继续前行,用新闻宣传的力量为企业发展增添一抹亮色。(教培中心 黄丹)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经意间,自己入职已有6个年头。

我与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结缘于2020年,当时作为仪表车间化工仪表维修工,因为爱好文学写作,车间书记就培养我,让我每周写一篇车间的新闻稿投公司公众号。新闻写作,我以前没有接触过,有些摸不着头脑。于是,我整日闭门造车,一个月下来,虽然写了不少稿子,但都石沉大海了。

一天,我正为写稿发愁,书记让我去找党群工作科的宣传干事。见到宣传干事后,他饶有兴致地和我谈论起来,向我传授了一些新闻写作的方法技巧,并勉励我多关注基层一线职工的呼声,多写基层职工的身边事。找准方向后,先后发表了《我身边的安全故事》《我和我的岗位》等文章。令我想不到的是,这些稿件一投给公司,宣传干事就打电话给我们书记,说稿件写得非常不错,准备往上级投用。当书记拿着宣传干事发过来的信息给我看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自己的稿子第一次得到认可,心中比吃了蜜还甜。过了几天,我的稿子在上级媒体刊载,对单位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后来,我坚持写稿投稿,气化炉检修期间接连刊稿20余篇,还被评为“新闻宣传报道先进个人”。这一番经历,让我懂得了小岗位也有大舞台的道理,同时也让我对新闻写作充满信心。(荣信化工 刘智浩)

在新闻工作岗位上的八年,我通过一段段文字、一个个镜头,记录济二煤矿的点点滴滴,见证矿井的日新月异,对煤矿企业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依恋。 

我带着问号去工作,每天与各种稿件打交道,知晓企业各个领域的新鲜事;带着感情去传递,认真注视这片生我育我的土地,去寻找身边的那些事、那些人;带着团结去拼搏,从主题策划、栏目设置、页面设计,到资料收集、内容制作、后期调试,每个人都尽己所能、发光发热;带着责任去赶考,关键时刻,我们确保信息传递的窗口始终开启、服务一直在线,让矿井职工群众能安心、有信心、筑同心。(济二煤矿 刘金华)

我叫宋鹏飞,是济三煤矿党群工作科一名新闻干事。新闻宣传是我的工作岗位,三年来,我用手中的笔书写矿井的点点滴滴,用手中的镜头留下美好精彩瞬间,抒发着我对新闻的热爱,把这些美好、有意义的时刻记录下来,分享给更多的人。

在这三年里,我学会了如何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点,怎样和被采访者沟通,如何用文字生动地描绘出那些精彩画面。每一次活动现场,我都像是一个敏锐的猎人,寻找着最能打动人心的素材,记录下永恒的画面。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感受到了新闻宣传的力量,它能让更多人了解到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美好,能让精彩的故事永不落幕。这份缘,不仅让我找到了热爱的事情,更让我有了传递温暖与力量的能力。

我与新闻宣传因工作而结缘,我会用手中的相机录出好镜头、拍摄好画面,讲好煤矿故事,展示济三风采,为公司和矿井新闻宣传工作贡献力量。(济三煤矿 宋鹏飞)

岁月如歌。不知不觉中,第25个记者节已悄然而至。加入新闻宣传队伍5年有余,忆往昔感慨颇多,感到自豪的是:激情仍在,动力依然,企业的故事讲不完,前行的脚步丝毫不会停歇,我们一直在路上!

生在矿山、长在矿山的我,对煤矿有着深厚的感情。对我来说,家就是矿、矿就是家,到矿山工作有很强的归属感。2019年5月份,我来到仰慕已久的党群工作科,我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扛机子、写稿子……采访工作机动性强、随机性大,必须要保持箭在弦上、一触即发的精神状态。因为人员紧缺,大多时候是一个人带着“四件套”(摄像机、三脚架、单反相机、蓝牙录音笔),独立完成采访报道任务。

已经记不清多少次临时接到电话说走就走,更记不清多少次下班回家已是万家灯火。晚上熬夜写稿更是家常便饭,有完整的周末更是件奢侈的事,文章标题、结构、每字每句都要反复琢磨,调整、修改,再调整、再修改。时刻准备着的紧绷感,突破不了创作瓶颈的失落感,看见别人的稿件刊发、自己的稿件却石沉大海的挫败感……这些都深深地折磨着自己,但我仍奋发前行。因为,这是新闻工作者的责任。

未来,我将继续坚守初心,做到心中有理想,肩上有责任,脚下有力量,眼中有光芒,做个有温度、有深度的新闻工作者,记录奋斗者的故事,大胆创新,继续前行,用文字书写梦想、用镜头记录时代、用声音传递力量,为矿井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杨村煤矿 侯龙)


新闻宣传是一项充满挑战,需要不断自我革新的工作。无论是文字创作,还是拍照摄影,工作中有苦也有甜。

对我而言,新闻宣传既熟悉又陌生。常年兼职做这项工作,更多的是出于一种热爱,一份使命。白天工作之余挖掘素材,晚上绞尽脑汁“爬格子”,写不出来时会抓耳挠腮,稿件发表了又兴奋不已---一路走来,我用镜头记录着公司的发展历程,用笔尖书写着销售人的寒来暑往,那些令人动容的时刻是如此的真切和生动。

新时代的新媒体工作为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让我看到了自身的差距,这更加坚定了我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决心。未来,让我们以热爱铺路,在点滴中成长,继续保持谦虚的奋斗者姿态,积极向新媒体等新领域延伸,不断拓展写作的深度和广度,为今后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而努力。(销售公司 戴碧芸)

在兖矿故事征集作品《小记兖矿一名普通职工的成长历程》中,我这样写道“毕业分配到北宿煤矿的基层岗位,爱好写作并积极对上投稿。每当中午11点半下班回家路上,耳旁大喇叭播放‘水电暖工区李小卫供稿’的那一瞬间,溢于言表的激动至今仍久久不能忘怀。”这是2003年,我与宣传初见时的神秘与真实,作品刊发后喜悦让我真切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在经历了矿井转型升级再到后来步入新的工作岗位,特别是现如今万福矿井面临的新形势,在即将实现联合试运转目标达成的关键时刻,作为一名政工人员,更加明确并深刻认识到做好新闻宣传的极端重要性。在融媒体时代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我将继续满怀豪情,用手中的笔记录矿建动态、书写万福情怀,努力成为一名“开口能说、提笔能写”的复合型新闻工作者。(万福能源 李小卫)

2007年7月,初出大学校园的我走进一线煤矿从事文字工作。实习期结束后,被分配至宣传科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由此,开启了我与新闻宣传工作难舍难分的不解之缘。

参加工作17年来,无论单位、岗位如何变动,始终与新闻宣传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十余年来,从身边点点滴滴的平凡人平凡事中,我找到了宣传工作的责任与意义。既写过数年深耕一线的“乌金”开采者、研发煤炭清洁利用的“引领人”、服务煤炭产业技术发展的科研人、默默无闻服务于企业生产的计量员,也记录过随着时代变迁,企业惊人可喜的发展变化。脚下有泥,心中有光!我们正处于数字文明的端口,新时代、新征程对宣传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新月异的传播技术和日益丰富的信息呈现方式、传播手段为新时代的新闻宣传工作者开辟了更多的途径。

我会继续用笔尖书写、用镜头记录,不断提升自己驾驭新闻素材、提高写作技巧的能力,努力胜任企业赋予我们的职责使命。(山东煤科院 王蒙蒙)

与众多毕业就投身宣传工作的同行不同,在新闻宣传工作之前,一直在生产一线。怀着对新闻工作的热爱,今年,我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宣传工作者。

初涉宣传领域,对宣传工作中的许多方面都充满了不确定:不确定采用何种体裁呈现内容最为合适,不确定文章的数多少才恰到好处,也不确定运用怎样的辞藻才能精准表意。摄像方面我也是个新手,于是,业余时间搜索直播课程,认真学习拍摄构图方式,仔细钻研修图技巧,反复回顾运镜要点。一路走来,初见时,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感;再见时,是拨云见日终见天的真实感;深知时,是满怀热情去奔赴的责任感。

回顾心路历程,不忘初心努力前行,我将用自己手中的笔触和镜头,书写公司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华聚能源 李俊杰)

我与新闻宣传结缘,开始于兴趣,忠于热爱,虽然现在离功成还有很大的差距。开始接触新闻宣传,也只是学着写一些小豆腐块文章,报道一下身边感人的小事,当然有时也是期盼着在媒体上偶尔能得个好彩头。

真正从心里去热爱新闻宣传这项工作,那就不得不说2020年春天那段时期的抗疫坚守。犹记得当时身边的所有人,纷纷主动请缨留守电厂,彼此都毫无怨言,用责任和担当、大爱和无私承担起了疫情防控和保电供暖的双重任务,“爱岗是我们的职责,敬业是我们的本分,特殊时期我们更要用实际行动坚守好自己的岗位”。作为留守人员中的一员,当时看到大家的共同努力,我的心里很受感动,我决定要通过我的眼睛向大家讲述他们的故事。

无论是大精彩,还是小平凡,无论是优秀的人物,还是感人的事迹,都需要我们用一双新闻人的眼睛去发掘和讲述。传播有益知识,弘扬社会正能量,我们要用热爱和执着践行新闻人的那份初心。(华聚能源 孙晓)

在物供中心党支部书记座谈会上,一名支部书记说,他们单位存在“能干不能写,愿干不愿写”的窘况,书记们深表认同。培养一名通讯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新闻报道不是信手拈来的,是对新闻事件的真实反映,是经过对文字的精心锤炼,将思想和观点隐藏在客观事实中的绝妙诠释,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工作。能够从事这项工作,我感到无比自豪。有人说,记者的一年四季都是收获的季节。当有人肯定了我们的努力,所有的疲惫与惆怅便会很神奇地消失,这种珍贵的收获不分季节,尤其是当文章发表后我们所收到的每一句赞扬与批评,都会化成我们工作上进步的动力。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鞭策着我在新闻的道路上,永远满怀热爱,笔耕不辍。(物供中心 张海霞)

我与新闻结缘是在疫情封控期间,由于单位写稿件的同事被封控在家,我临危受命当起了通讯员。看到同事们日夜坚守在工作岗位,我深受触动,用手机拍摄他们工作的场景,用文字和照片记录下每一个动人的瞬间。

从那时起,我发现新闻宣传有着独特的魅力,能让我们看到那些被忽视的美好,传递力量与希望。从那以后,我积极参与到新闻宣传工作中,用手中的笔和镜头捕捉工作中的闪光点,虽然我不是科班出身,但每一次撰稿都是一次新的探索,每一篇报道都是一次成长,每一张照片的背后都有不一样的故事。我与新闻宣传的缘分,也在不断地发现和记录中愈发深厚,我也将继续在这条道路上前行,怀揣着对新闻宣传的热爱和责任感,传递正能量!(物供中心 步飞)

说起我与新闻宣传的结缘,细想,这颗“写作”的种子也许在我上小学时已经在心里悄悄扎根了。小学二年级我写了一篇《奶奶院子里的枣树》,记得很清楚的是老师当范文读了,并“细腻”地表扬了我,小小的荣誉感至今记忆犹新,自此在心中滋生了写作的“欲望”。

参加工作后,我时不时地发一些新闻报道,但写的还不够规范。后来我就模仿报纸上的报道进行练习,接受专业老师培训,向物供中心党群科专职写作人员请教,自己逐渐掌握了一些写作小技巧,写作水平也逐步提高,多次被单位评为“十佳通讯员”。如今,每当看到自己的作品发表,我就会有一种满满的幸福感、满足感。写作是我的一项爱好,是我快乐的源泉。(物供中心 王金英)

微信图片_20221124172641

我与新闻宣传结缘,源于2019年3月走上仓储配送中心女工主任的岗位后。

起初只是单纯地想报道单位女工的故事风采,但起笔却很迷茫,不知道从哪里写起,也不确定用什么体裁......迟迟无法落笔。第一次尝试,就以失败告终,让我深刻地体会到,要想写一篇好的报道是需要认真打磨的,不是一时兴起的天马行空,也不是辞藻华丽而又空洞无物的随意拼凑。但内心不服输的那股劲,又让我重新拾起了笔。单位有经验的通讯员告诉我,起步先按照“六个W”的模式进行练习。我大胆尝试,几经修改,终于成稿并成功发表。从那以后,怀揣着满腔热爱,用镜头聚焦物资装卸、质检验收、收发存储、配送运输的人与事。

一篇篇新闻报道,是勤勤恳恳的认可,也是再接再厉的鞭策,初心不改,我将继续奋战在新闻宣传战线上。(物供中心 崔雅娟)

2011年的深秋,是我第一次拿起手中的笔用自己的角度和思维去讲述发生在我身边的职工故事,故事很普通,但我用心审视平常点滴,感受细节意义,成功发布了我的第一篇文章。这就是打开我新闻之路的坚实一步,也是我与新闻的结缘。自此,我的生活便与捕捉企业的精彩瞬间、讲述企业的动人故事紧密相连。

十几年的结缘,我见证了企业的发展与壮大。我看到了员工们辛勤的付出和无私奉献,他们用汗水和智慧铸就了企业的辉煌。我也看到了企业领导的高瞻远瞩和果断决策,他们带领着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奋勇前行。这些都是我笔下的生动素材,也是我的责任使命,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企业充满活力、富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物供中心 钟培)

这不仅仅是一种职业的选择,更是一种对自己生命的雕刻,从二十年前的那个夏天开始,我走出了校门,走进了物供。

一支笔,一本记录本,一部手机,情感便从此燃烧得格外炽热。冲动着一腔沸腾的激情,满怀着一份搏击的渴望,伴随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在物供的黎明启航。在不同的岗位上,我用无数个镜头去捕捉,捕捉着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灵去述说,叙说着党的好声音,传播着物供正能量。

这一路上的艰辛和付出我无怨无悔,因为这是新闻人的责任和使命,我将一路前行,因为新闻的信仰;不断探寻,寻找事实的方向;收获感动,这是新闻的力量。我愿做时代的记录者,用笔杆和镜头记录着物供的辉煌。(物供中心  陈连丽)

在一次物供中心员工培训时,记得有位领导讲了一句话,让我受益至今,他说兖矿那么大,员工那么多,每天都在发生各种各样的故事,这些事就在那里,只需要一双发现的眼睛,再加上一点技巧,就会出现一篇又一篇精彩的报道。

我将这句话记在了心里,当成了一颗小小的种子。后来,一次偶然机会,单位临时安排我写一篇新闻稿。面对第一次报道,我内心既激动又紧张,由于自己文字功底不扎实,对新闻报道内容把握不准,稿件历经多次打磨才得以发表。这次艰难的历程,我知道一定要耐得住性子、掌握好方法,才能迈出“第一步”。临时到经常,后来终于成长为了一名合适的宣传员,我乐在其中,因为我是在为我的家服务。(物供中心 张春)

刚工作时,我在仓库是一名普通的保管员,起初我的工作就是和货物、单据打交道。

有一回,中心要做一期关于物质供应的专题报道,需要展现仓库工作对生产运营的重要支撑。领导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让我提供素材。我开始仔细梳理仓库的日常运作,从货物的严格入库检查,到科学有序的存储管理,再到精准快速的出库流程。在整理的过程中,我仿佛看到了这些平常工作背后的不平凡意义。我将这些内容认真地写成文字,还附上了同事们在仓库忙碌的照片。这次报道在中心内网发表并且反应强烈,我也因此被邀请参与更多的新闻素材收集和宣传工作,从此与新闻宣传结缘。(物供中心 孙东婷)

QQ图片20221124182025

【策划制作】兖矿能源网

【协助】杨村煤矿

【协助人员】张方皓 马亚军

【收集整理】侯龙

【图文统筹】王艳芹 罗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