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兖矿故事

【冲刺下半年】济三煤矿:废旧物资的“逆袭”之路

作者: 兖矿能源   发布日期: 2025年11月12日

【编者按】奋战四季度,冲刺下半年。根据兖矿能源新闻中心策划,兖矿能源网开设【冲刺下半年】栏目,对各单位今年以来的工作亮点,各条战线、各个岗位涌现出的优秀团队和先进个人事迹进行巡礼式的报道。

在济三煤矿,修旧利废工作正以惊人的成效,成为矿井降本增效的关键举措。2025年1—10月,通过修旧利废实现综合创效超1100万元,用“锱铢必较”的精细管理,赋予废旧物资全新的价值,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兖矿能源网【冲刺下半年】栏目本期推出《济三煤矿:废旧物资的“逆袭”之路》。

“你是如何爱兖矿的?你为擦亮兖矿品牌做了哪些努力?你怎样继续为兖矿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增光添彩?”

为认真贯彻落实能源集团、兖矿能源2025年工作会议精神,动员各级组织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努力奋斗围绕能源集团“五转五增五提升”活动,兖矿能源创新丰富特色载体,深化拓展“爱企三问”大讨论成果,升级开展“你是如何爱兖矿的?你为擦亮兖矿品牌做了哪些努力?你怎样继续为兖矿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增光添彩?”“爱企三问”大讨论。

凝心聚力谋发展,立足岗位做贡献。兖矿能源各级组织认真贯彻落实山东能源集团、兖矿能源2025年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兖矿能源党委“五转五增五提升”活动,深化拓展“爱企三问”大讨论,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积极开展形势任务研讨,引导广大职工聚焦中心,服务大局,凝心聚力,同心奋进,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一根废旧锚杆拉直切割后变身短锚杆,综合成本从18—27元降至3元;一件小型配件回收,职工能拿到5—20元绩效奖励,这样的双赢让大家干劲十足!”在济三煤矿生产服务中心回收队分拣现场,班长岳海雷一边熟练地对刚回收的工器具分类,一边兴致勃勃地算起“经济账”,话语中满是对修旧利废工作带来效益提升的自豪与欣喜。现场各类回收物资摆放整齐,大家有条不紊地将一件件看似无用的废旧物资分类、整理……

在济三煤矿,修旧利废工作正以惊人的成效,成为矿井降本增效的关键举措。2025年1—10月,通过修旧利废实现综合创效超1100万元,用“锱铢必较”的精细管理,赋予废旧物资全新的价值,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顶层设计,五级联动定方向

“今年我们进一步细化修旧利废管控、强化协同效能,增加承修单位,扩大承修范围,从矿长到一线职工构建起了五级明确责任体系。”市场运行事业部姜振宁介绍,在修旧利废工作全面推进的进程中,顶层设计发挥着关键的引领作用。为了让修旧利废工作实现规范化、高效化运作,济三煤矿创新搭建“决策—管理—执行—操作—使用”五级联动机制。这一机制将各个层级紧密相连,使修旧利废工作每个环节都能精准咬合、协同运转。12家专业承修单位和15个承修地点,如同分布在矿井各个角落的“修复据点”,紧密协作,共同发力。

七大职能部门把控全局,进行归口统筹管理,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进行。生产技术部承担制定支护材料回收标准的重要职责,为井下工作人员的回收工作提供明确的指导;机电管理部凭借专业的技术优势,牵头负责设备修复技术指导,为设备“重生”提供技术保障;济三供应站负责台账核销,确保台账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让修旧利废工作的每个环节都有迹可循。截至10月底,三个井下工作面实现回收复用价值近360万元。高压胶管、风筒等物资回收率更是实现了100%。

机制创新,市场化激励激活力

“我们把修旧利废指标和工资直接挂钩,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有奖惩。”走进运输工区维修车间,职工吕宗龙、赵洪亮正在给防爆炸药车制动器轴承加油,维修班组利用废旧气瓶打造成气压自动加油机,实现“手动压油”到“气压智送”,这一改造让班组绩效多了几百元,实实在在的收入,成为大家工作的强大动力。

在济三煤矿,像他们这样因修旧利废工作而获得绩效提升的职工不在少数,这一切都得益于该矿推行的差异化奖惩机制,引导着职工积极投身于修旧利废工作。对于专职维修人员,超欠指标10%分别进行每人55元奖罚;兼职维修人员则是每人65元。这种根据工作性质和完成情况进行的差异化奖惩,让奖励更加公平合理,也更能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

除了针对维修人员的奖惩机制,还在小件配件回收方面创新推出“人人有责、人人受益”模式。这一模式率先在选煤中心、生产服务中心回收队试行《锚(索)杆机套、注水器回收奖励办法》。在日常作业中,岗位人员只要留意捡拾可复用配件,就能根据配件外观及功能受损情况获得不同程度的奖励,直接计入个人绩效。“契约化”市场经济杠杆,通过价格结算决定收入高低,彻底打破以往“按人头”发工资格局。这种“双赢”举措,让每位职工都成为修旧利废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极大地激发了大家在工作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技术赋能,创新实践提效能

“你看这矿用本安型无线收发终端不起眼,价值1.7万元,以前坏了只能外委维修或者购新,现在靠技术革新可以让它重新‘上岗’。”侯宜军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技术骨干高华一边调试设备一边介绍。

济三煤矿聚焦修旧利废工作中的复用难题,以技术团队为核心突破力量,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创新团队,在技术革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今年,他们在技术革新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荣获矿井金点子、银点子、合理化建议、自主改善16项,一项项创新成果让废旧物资重新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由综机车间自主设计研发的井下支护材料安装升降平台,由底座、支撑柱、滑道、定滑轮等关键部件构成,作业时只需将工字钢、U型钢等支护材料放置平台并通过锁紧装置固定,操作人员手摇手柄即可精准控制平台升降至指定支护位置,全程操作便捷、稳固可靠。这款创新装置不仅大幅降低职工劳动强度,更显著提升支护作业效率,有效规避人力搬运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破解井下支护材料搬运不便、作业风险高的难题。除此之外,废旧锚杆“循环利用法”“双标记”木材分类管理方法,以及生产服务中心机厂研发的“锚杆机升降试验装置”,更是为修旧利废工作带来便利,不仅效率翻倍,还降低人工成本和安全风险,年创效益160余万元。

闭环管控,全流程追溯保长效

在修旧利废工作中,闭环管控体系的建立是确保工作质量与效益的关键环节。为实现“既创效又保质”目标,济三煤矿精心构建了一套全流程闭环管控体系,让每件回收物资都能得到严格的质量把控。

在这个体系中,每件回收物资都要过好“三关”。首先是严格的外观检查关,工作人员会对回收物资的表面进行仔细查看,确保物资在外观上符合修复和再利用的基本条件。精准的性能测试关也至关重要,对于回收的设备和工具,技术人员会运用专业的检测设备和方法,对其性能进行全面测试,只有性能达标的物资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严谨的安全验证是最后一道防线,工作人员会对物资的安全性进行严格评估,只有通过安全验证的物资才能最终投入使用。在整个过程中,所有环节均同步影像留存备案,为后续质量追溯和责任认定提供有力依据。针对六类风动工器具,搭建全程追溯机制。使用单位对其进行月度评分,评分标准涵盖工具的性能、稳定性、安全性等多个方面。如果其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色,评分达到95分以上,承修单位才能全额兑现结算金额,这种以考核倒逼质量提升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承修单位提高维修质量的积极性。对于井下闲置物资,推行“巡查—鉴定—周转”闭环管理,定期巡查工作由专业人员负责,对于有价值的闲置物资,迅速安排周转复用,将其调配到需要的工作地点,今年累计周转复用物资复用价值近200万元。

从井下工作面到地面维修车间,从管理干部到一线职工,人人都是降本主角,个个都是创效先锋。济三煤矿将用“123”修旧利废全生命周期价值管理模式激活创效潜能,“再制造”“网格化”“全生态”协同发力,推动修旧利废工作不断迈向新高度,成为矿井高质量发展路上坚实的“节流增效”双引擎。



微信图片_20220713144522.png
兖矿能源网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策划】兖矿能源新闻中心

【制作】兖矿能源网

【协助单位】济三煤矿

【协助人员】张华伟

【素材提供】吴杰 李婷

【图文统筹】罗晓婷 王艳芹